真文艺创作者的良机
发布时间:2025-03-28 11:43 浏览量:9
■AI本身没有生命,自然谈不上自发性的生命燃烧,其文艺创作注定是预设主题后对前人海量资源的机械重组。
真与伪似乎是人类永远都讨论不完的一个话题。
自然界没有真伪这个命题
但凡人类生产或制造的东西大约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一类是伪。天然存在的事物没有真伪一说。假设有两块天然的石头,没有人能说,这块石头是真的,那块石头是假的,除非把这两块石头放在一个由人类建立的价值观体系里,我们才可以说,某块石头是真玉石,某块石头不是玉石;生物界更是这样,两种天然存在的生物,一定都是真正的生物,但我们可以说,某种生物是有益的,某种生物是有害的。
真与伪是人类世界特有的现象,自然界没有真伪这个命题。
人类社会由两个世界构成: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也是一种真实存在,它存在于我们心中,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谁也不能反对意识、情感等这些看似抽象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否则我们如何反对?
客观世界虽然复杂,但真伪总归是可以辨认的。比如两块石头,是不是某种玉石,根据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就可以知道。主观世界的真伪则具有很强的虚饰性、隐蔽性、欺骗性,这些性质有时还有着很强的刻意性。这一点在文艺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艺术的本质大抵不过一个真字
文艺自从诞生以来就有真假之分,乃至于千百年来无数人以此谋生。难道文艺的真与伪不是一句话就可以道破的吗?真正的文艺是直面生活,在庸常枯燥的现实里挖掘善,发现美,探索真理,揭示丑恶,其创作目的和存在意义是在地狱里看到天使,在天堂里认出魔鬼。伪文艺是用所谓的思想、情感、胸怀、价值观反向包装生活,其创作目的是粉饰、谄媚、欺骗和意淫。
无论真文艺还是伪文艺,都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都具有价值属性。所不同的是,伪文艺所体现的价值本质上是经济属性,伪文艺细胞的存在目的主要就是利益,伪文艺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情怀、情感或思想大多是利益驱动的产物。真文艺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在促进人类体力智慧的提升和对宇宙万物的探寻求索,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其价值在于烛照心灵、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真正的文艺作品首先是生产,其次是创造。它是对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归纳、总结、提炼和升华,最后才会进入流通。因此真文艺的创作过程如同一个生产实体。伪文艺固然也需要生产,就像假冒伪劣商品也有生产方。但生产伪文艺的目的是通过贩卖获取利益,包括贩卖思想、贩卖情感、贩卖情怀、贩卖意识形态、贩卖价值观。对于纯粹为贩卖而生产的人来说,其产品中无须蕴含任何所谓的一般人类劳动。
真文艺的创作者是真正的生产者,其根本出发点和唯一目的是遵照自己内心对美的渴望,满怀善意地生产出触动人心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投入自己的智力、想象力,投入深度思索和真挚情感,注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其产品是艺术家智慧、情感、梦想和心血的结晶,是艺术家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固然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但本质上是创作者的独立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独立结果,是艺术家生命绽放的光芒。
真文艺首先是产品,和实体经济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同的真实属性,其次才是商品。真文艺的商品属性来自其蕴含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真实价值,这种价值源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心灵需求得到满足时必然产生的对美的创造者的敬重,由此产生的知识付费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创造美的力量。
艺术的本质,归根结底,大抵不过一个真字。
这个真是一种客观存在。善与美是在真的基础上的衍生品,是真的内在本质的抽象结果,或者说是艺术家的选择。但这一选择不仅是个体的主动,而且是自然和宇宙的刻意,符合事物向着更高等级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自然法则和宇宙定律。这种选择由此无可辩驳地包含了对假丑恶的抵制。(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