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论: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检验理论是否符合事实

发布时间:2025-03-28 05:15  浏览量:7

覆盖论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语词的用法是可以任意规定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1、可以任意规定语词

语词是用来表示对象的对象。我们可以规定任何一个对象为语词。可以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符号,也可以是一个个笔画,或者是半个笔画,或者是一块石头、一个原子、半个电子,或者是我们头脑里构想出来的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地球看成是一个语词,用它来表示一个苹果……

2、可以任意规定对象

语词所表示的对象是可以任意规定的。我们想用语词表示什么就表示什么,我们用语词表示什么,就规定什么为对象。我们用语词表示什么,什么就是对象。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眼前的桌子以任何方式划分成任何部分,然后用语词表示它。

3、可以任意规定语词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用任何语词表示任何对象。我们可以用一个语词表示任何对象,也可以用所有的语词表示同一个对象。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苹果”这个语词表示任何对象,可以用它来表示一种水果,也可以用它来指一种电脑,还可以用它来表示半个原子核或者四分之一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等,也可以用它来表示整个宇宙,等等。我们可以把一个对象叫做“鹿”,也可以叫做“马”、还可以叫做“鸭脖”或者“老鼠”……

4、可以任意规定语句,可以用语句言说任何对象

我们可以任意规定语句中语词的排列方式。可以按照我们书本上的顺序一个挨一个前后排列,也可以按照我们想要的任何一种方式排列。我们可以规定第一个语词在课本上,第二个语词在火星上,第三个语词在我们的想象中,第四个语词在上帝的心灵里……

我们可以规定第一个语句的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也可以规定第二个语句的语法顺序为宾语——谓语——主语结构。如果我们这样规定,那么“我打你”和“你打我”这两句原来完全相反的话,现在的意思就是一样的。在覆盖论中,允许形式上完全相反的理论出现。

我们可以用语句表示我们想要表示的一切。我们可以用只有三个语词的语句表示全世界,也可以用一万个语词组成的语句表示一个电子……

通俗地讲,“语词的用法是可以任意规定的”这条原则的意思就是,在语言的层次上,人们是可以任意说的,任何说法都是可以的、允许的。

可以任意说,就意味着我们既可以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也可以说是意识,还可以说是火、是水、是气、是数,或者说是程序……

可以任意说,就意味着我们既可以说地球绕着太阳转,也可以说太阳绕着地球转,还可以说地球和太阳都绕着我们人类转;既可以说时空是绝对的,也可以说是相对的,还可以说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或者说它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

在覆盖论中,原则上可以任意说,一切说法都是可以的都是允许的,所以,我们不用关心一个命题或理论是否符合事实,不用关心它的真假对错,不用管它是不是真理。我们也不用检验它们是否符合事实,不用检验它们的真假对错或者是不是真理。因为即使检验,我们也得不到一个唯一的、确定的结论,因为语词的用法是可以任意规定的,人们是可以任意规定“事实”、“真、假、对、错”、“真理”等等这些相关语词的用法的,人们是可以说一种理论符合事实,也可以说它不符合事实,可以说它是真的、对的,也可以说它是假的、错的,可以说它是真理,也可以说它不是真理,检验的结果最终是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的,就像现在的传统的理论那样,即使检验了,我们也无法确保检验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

在覆盖论中,人们所说的一切都是相对于规定而言的,一个对象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不是客观存在,一个命题或一种理论是否符合事实,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是不是真理,都是人们规定的,客观存在是人们规定的客观存在,事实是人们规定的事实,真理是人们规定的真理……

注意了,在覆盖论中我们只是说,不用检验命题或理论是否符合事实,不用检验它们的真假对错或者是不是真理,而不是像一些人那样说没有事实、没有真假对错或者没有真理。有与没有最终也是一种规定,我们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语词的用法是可以任意规定的”这只是一个原则,原则上语词的用法是可以任意规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中人们就一定能够任意规定或者一定会任意规定。原则上,我们可以用一个一吨重的钻石表示一个苹果,但在实际中,我们可能根本找不到这样的钻石。原则上,我们可以规定1+1≠2,而规定1+1=3,但在实际中,可能没有几个人会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