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灵背后的“黄金饭碗”,大妈另类人生,一场3000 一年磕头上万次

发布时间:2024-08-02 07:37  浏览量:8

50岁,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然而,对于她来说,这个年纪却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说起这位50岁的大妈,真是活脱脱的“职业哭灵师”。当年28岁那会儿,不愿意在婆家受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找点活儿干。一个巧合下,她第一次受雇去哭灵,没成想这一哭,倒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谁能想到,哭哭啼啼也能混出一片天?

脑袋磕得铁打的,腰也练得比小伙子还硬朗。有人调侃:“大妈这是用泪水和脑袋赚银子啊!”她笑着说:“别人哭累了是休息,我哭累了是赚大钱!”

提到哭灵,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份低收入的工作。然而,她的收入却颠覆了这种认知。她的哭灵服务收费不菲,每场高达3000元。而且,往往一天能接三场,全年下来,收入相当可观。

李美珍是福建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

家里穷得叮当响,几个孩子饿得前胸贴后背。她成绩好,心里想的是通过读书跳出农门,可家里根本不允许。8个孩子,吃饱都难,哪里顾得上什么学业?初中还没毕业,就被父亲命令辍学。此时,美珍心中那份改变命运的火苗,差点儿被现实的冷风吹灭。

亲爱的观众,作者在文中加了5秒广告以维持生计[心],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心]。您的理解是我的动力,未来将努力为您带来优质作品[心]。

18岁,父亲又给她找了个男人,连征求意见都没有,就直接把她嫁了。美珍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又有什么办法?嫁人了,日子依旧艰辛,但美珍没有认命,她始终坚信自己的人生不会永远这样。

她那男人稍微有点不顺心,就把她当出气筒,拳脚相加。骂人的话跟连珠炮似的,一点不带停。

这样的日子,李美珍忍了整整十年。终于有一天,她忍无可忍,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带着两个儿子逃回了娘家。她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生日子。可谁知,生活并没有给她开绿灯。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姐姐给她指了一条生路——“哭灵”的工作。李美珍心中虽有不甘,但为了孩子,她决定试一试。命运的齿轮,也从此开始转动。

李美珍刚开始接触“哭灵”这行的时候,那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心里还打鼓:这活儿能干吗?但等她去现场看了前辈们的操作之后,她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哎呀,原来这么简单!

说实话,李美珍这辈子受的苦啊,可是像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要她哭,还不简单?随时开闸放水,泪水说来就来,随叫随到。前辈们还夸她有天赋,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别以为哭灵就是简单的哭哭啼啼,大妈的职业素养可不比演员差。每次上场前,她都会细致地了解逝者的生平,感情丰富得像是自家人走了一样。哭得动情,喊得真切,那叫一个催泪弹似的。还会“贴心”为每个人配上不同的唱词。

虽然收入可观,但这份工作也有它的辛酸。李美珍一年下来要磕上万次头,身体的疲惫可想而知。此外,哭灵需要很强的情感投入,难免会麻木。李美珍说,自己每次都要设身处地地感受丧者家属的悲痛,这种情感的消耗也是难以言喻的。

哭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哭灵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古人认为,哭泣是一种对逝者的敬意,能够帮助亡灵安息。而在现代社会,这一习俗虽然有所变迁,但其核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怀念,却一直未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哭灵这一传统习俗逐渐职业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市场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哪有空去处理那些丧事的细节?职业哭灵人上场,帮你一条龙服务,哭得那叫一个专业。对了,不光是哭,情感也给你表达到位,仪式也给你整齐活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下,这职业哭灵人得有数万人。这些人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在那些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想找哭灵人,那是小菜一碟。

收入?别提了,真不少。以李美珍为例,人家一年收入能达到上百万!这可不是吹牛,数据摆在这儿,哭灵这行,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李美珍有句话说得好,哭灵不光是个活儿,还是她的信仰。她那眼泪,不光是为了逝者,更是为了生者。她认为,自己通过哭灵的方式,能够帮助丧者家属宣泄情感,完成告别仪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职业哭灵这一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李美珍表示,自己正琢磨着呢,怎么把这行搞得更专业、更人性化。哭灵这传统习俗,得在现代社会里继续发扬光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这份职业。就像那句老话,“有泪有泪不白流,有梦有梦不空谈”。

结语

哭灵这行活儿,一边是古老的习俗,一边是现代的职业需求。虽然看起来有点反差,但其实挺有意思。眼泪能改变人生,也能带来希望。

职业没有贵贱,只要用心去做,什么行当都能干出个样儿来。她用22年的泪水和汗水,不仅撑起了家庭的生活,更成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为一个独立自我刚毅坚强的新女性。她是哭灵界的传奇,是用泪水写就的“黄金职业”。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