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里掏出 “黄金痰栓”:罕见曲霉感染治疗的 “破冰时刻”

发布时间:2025-03-29 10:37  浏览量:7

在医学的广袤领域中,肺部真菌感染始终是棘手难题,曲霉作为常见的致病真菌,大部分时候以烟曲霉、黄曲霉等 “面孔” 出现。但有一种极为罕见的乌达加亚曲霉,悄然闯入临床视野,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全新挑战。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正是一场与罕见肺部真菌顽强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彩 “战役”。

患者是一名70岁的女性,她在2年前毫无征兆地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出的是白色粘痰,量虽不多,却难以咳出,尤其到了夜间,咳嗽愈发严重。幸运的是,患者没有胸闷气促、心悸胸痛,也未出现发热畏寒、低热盗汗等情况。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曲霉病(诊治经过不详),服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4 个月后症状消失,便自行停药,此后长达 1 年半的时间里,患者由于无不适症状未进行复查。

然而,病魔并未就此放过患者。在2024年12月,咳嗽咳痰症状卷土重来。患者前往当地中心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显示左上肺条片影,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上舌段被痰栓堵塞。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简称mNGS)检测,发现卡他莫拉菌序列数 40257,烟曲霉序列数 1191,黄曲霉序列数55。于是,患者再次接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上图 2024年12月16日的胸部CT,可见左上肺舌段条片影,左上叶尖后段有一结节影。

2025年1月23日,医生对患者左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结果为曲霉。但在此期间,患者咳嗽症状没有改善,让治疗陷入困境,当地医生给病人加用了糖皮质激素,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2025年春节期间,患者咳嗽咳痰症状突然加重,咳出少量黄脓痰,当地医院复查CT发现左上叶尖后段的病灶明显进展,病灶里面的支气管也消失了,仿佛里面堵塞了什么东西。

上图 2025年2月2日胸部CT:左上叶尖后段病灶明显增大,其中未见支气管充气征。

到了2月底,看着母亲遭受疾病折磨,患者的儿子非常痛苦,于是看了我公众号文章,特地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忙解决问题。

入院后,为进一步明确病情,我给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在左上叶尖后段,发现大量痰栓完全堵塞管腔。我耗费大量精力,将痰栓吸出,并进行灌洗冲洗,随后送检mNGS。结果令人震惊,导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竟是极为罕见的乌达加亚曲霉,序列数高达3376。

上图 气管镜检查(左)左上叶尖后段尖支开口有粘稠痰栓堵塞管腔;(右)经过清理后,左上叶尖后段尖支开口通畅。

微生物室也对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培养,很快就培养出了大朵的曲霉,但是质谱鉴定不出具体的曲霉,毕竟这个乌达加亚曲霉目前还没有写进书里。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我们团队迅速行动,查阅文献资料,很可惜由于本病非常罕见,文献极少。目前针对乌达加亚曲霉导致的肺部真菌感染,目前临床治疗经验稀缺。同时,结合患者既往使用伏立康唑效果不佳的情况,我们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改用艾沙康唑进行治疗,同时停用糖皮质激素。

在采用气管镜治疗清除痰栓的基础上,配合艾沙康唑药物治疗,奇迹发生了。患者咳嗽症状逐渐缓解,直至消失。大约半个月后,医生为患者复查 CT,结果显示病灶明显缩小。

再次进行气管镜检查,管腔内已看不到痰栓的踪迹。各项化验指标,如血嗜酸细胞、非发冠系列的 GM 实验、曲霉的 IgG 和 IgM 抗体等,均有明显下降,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

这场与罕见乌达加亚曲霉的对抗,是医学探索精神的生动体现。从病情反复的迷茫,到罕见真菌的发现,再到治疗方案的大胆抉择,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团队的智慧与勇气。

此病例为临床治疗罕见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彰显了医学不断进步的力量。在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用专业与执着,为更多患者驱散病魔阴霾,带来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