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你真的不“争气”!

发布时间:2025-03-29 05:16  浏览量:10

嘉兴,地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经济强市的“黄金十字路口”,坐拥长三角核心区位,却始终未能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反观苏州、杭州、宁波,甚至南通、温州等城市纷纷崛起,嘉兴的“慢半拍”令不少外省人感到不解,甚至被说成不“争气”!

的确,仅看GDP嘉兴在省内仅排第五,当别的城市都通了轨道交通的时候,嘉兴还在强推有轨电车弄得一地鸡毛。

但仔细想来,确又意料之中,嘉兴虽与上海接壤,但水运、陆路“双输”。

苏州依托京杭大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南通坐拥沿江港口,而嘉兴主城区的水运网络却长期滞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即便紧邻上海,嘉兴却未能像苏州一样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反而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沦为“过道城市”。

更讽刺的是,嘉兴的平原面积占全市九成,本应成为工业扩张的沃土,却因耕地保护政策限制,工业用地捉襟见肘。

嘉兴的产业格局仍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35%,远低于苏州的52%。

高层次人才被上海、杭州“截流”。2024年数据显示,嘉兴高校数量仅1所(嘉兴大学),而苏州拥有24所本科院校,杭州更坐拥浙大等顶尖学府。即便开出高额补贴,嘉兴的“人才池”仍面临“一边注水、一边漏水”的困境。更严峻的是,本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1%,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创新生态薄弱。

浙江省为强化自身独立性,长期限制嘉兴对上海的产业依赖,导致其错失长三角一体化初期红利。直至2025年发布“52条高质量发展政策”,投入113亿元推动科创和制造业升级,才显露出转型决心。然而,政策落地需时间,而苏州早已凭借“外资+民营”双轮驱动,完成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跨越。

未来嘉兴要发力的方向:

加速沪嘉城际、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变“过道”为“枢纽”;

淘汰低效产能,以“灯塔工厂”“未来产业”重构竞争力;

放弃“独立执念”,主动承接临港、青浦等地的溢出资源;

利用农村人均收入全国第一的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创新。

嘉兴作为连续20多年农村人均收入第一的富裕城市,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弯道超车的,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