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一个月内两次调研传统产业丨深政一周
发布时间:2025-03-31 05:40 浏览量:8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一向以科技创新之城形象示人的深圳,应该如何让“老树发新芽”,继续拥抱“传统产业”?
或许我们可以从本周深圳主官的调研中找到方向:
3月27日,市委书记孟凡利到龙华区调研服装产业发展和大浪时尚小镇规划建设工作。
两周前,孟凡利还到龙岗区调研了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工作。
短短一个月内两次调研传统产业,对深圳意味着什么?
01
深圳的“城市记忆”:
从“制造符号”到“文化IP”
曾经,深圳的服装、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承载着经济特区建立初期“三来一补”和“贴牌加工”的历史印记,也记录着无数特区建设者“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奋斗故事。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深圳生产成本提高,深圳传统产业逐渐向自主品牌的方向转型。
笔者梳理发现,一直以来,深圳服装、眼镜、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求变、求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服装行业方面:截至2023年,深圳拥有超2500家服装品牌企业,其中90%以上为自主品牌,服装设计师有3万名左右。服装产业经济总量、品牌数量、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市公司数量等4个指标“包揽”全国第一。
眼镜行业方面:截至2024年,全市共有4000多家眼镜零售门店,年产量超1.25亿副,占全球中高端眼镜产量50%以上;年产值超150亿元,出口总值占80%以上。
家具行业方面:2022年,深圳家具年销售额3800亿元,在国内成品家具品类的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年出口额265亿美元,占全国家具出口总额的40%。
钟表行业方面:2022年深圳全市手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2%,年产值680亿元,钟表制造成表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95%在本地生产,钟表品牌零售额占全国70%以上。
黄金珠宝行业:截至2024年,深圳黄金珠宝首饰注册法人企业超15000家,拥有500多家黄金珠宝首饰厂商,从业人员25万人,深圳的黄金饰品产量占中国市场的65%。
《深圳市培育发展现代时尚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现代时尚产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形成“深圳设计”、“深圳品牌”、“深圳产品”的高端供给新格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现代时尚产业集群。
02
新旧动能转换:
一场深圳“不得不打”的产业革命
深圳为何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
答案藏在全球产业链的变局中。当前全球产业链竞争已从单一赛道转向体系对抗,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经济特区使命,若只依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或许会“独木难支”;而传统产业若固守旧模式,则可能陷入“低端锁定”。
因此,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为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需要深圳努力让这些“永不落幕”的传统产业与时俱进、迭代更新、蓬勃发展,助力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当深圳企业用3D显示技术赋能眼镜设计,当AI算法优化深圳服装工厂生产线,都证明了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实现“老赛道”的“新超车”。
03
内外兼修:
“全链条创新”的“深圳示范”
深圳未来该如何行动?
首先,勤修内功,向新进军。深圳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升链升活力,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对于创新,深圳一直都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鼓励企业更大力度参与研发创新。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两千亿元,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是修修补补,而是需要创新再造基因。依托企业自主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让“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跃迁。
其次,苦练内功,营造良好生态。
笔者注意到,两次传统产业的调研报道中,“服务”一词被多次提及——
“有关部门和区主动靠前服务,有求必应快应,全力支持企业在深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要分门别类研究优化升级路径,深入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有求必应快应”,这不仅要求政府在心态上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以“店小二”精神破解传统企业用地、融资、人才等痛点问题,在行动上需要快速响应,用好民意速办系统,建立更多的“全周期服务链”,降低深圳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门槛。
“分门别类研究优化升级路径”,则是要求政策精准滴灌,避免“一刀切”,打造从“政策输血”到“生态造血”的产业生态。
最后,还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面向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深圳未来需要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在全国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等行动,持续推动深圳传统产业产品走向全球,让更多的“深圳设计”、“深圳手信”畅销全球,将深圳传统产业的国际化,成为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落子。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深圳的答卷,既要写在生产线的代码里,也要写在全球市场的订单上。
没有传统产业,只有传统思维。传统产业的“根”扎得越深,深圳经济的“树冠”才会长得越茂盛。
主笔 / 钟鹏超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庞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