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原因就是今天的一切向钱看
发布时间:2024-08-04 00:03 浏览量:8
回顾最近40年的相声发展历史,可以说有两件事左右着相声的方向,一个就是传播手段,一个就是体制问题。
我小的时候想欣赏相声,大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到剧场看演员的演出,一个是听收音机,其中大多数人以后者为主。
而到剧场看相声是需要条件的,一个是你所在的城市要有这样的剧场,一个是你要消费得起。
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我们能够在一些晚会上以及《曲苑杂坛》一类的节目上欣赏到更多的作品了。
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大约是30年前迎来了相声艺术的一个黄金时代。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优秀相声演员特别多,优秀作品不说层出不穷,起码经常上新。
另外,当时各地各行业下属的文工团、曲艺团、说唱团,他们都有很多专业的相声演员,我本人就曾在老家的公园多次观摩他们的慰问演出。
而今,随着马三立、侯宝林、马季、侯耀文等一代大师的仙逝,随着其他著名相声演员的衰老,那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至少过去了将近20年。
回头看现在的相声市场,虽然有德云社、青曲社、听云轩等知名社团存在,但是好的作品、新的作品却极为鲜见。
作为一个相声迷,我努力回忆最近两三年的相声新作,可能也只有郭德纲、于谦、孔云龙版的扒马褂和曹云金、何云伟、王玥波的扒马褂还算可圈可点。包括前几天备受吹捧的曹云金、何云伟、刘云天的武训徒,其实也都一般般。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相声演员一切都朝钱看造成的。
从市场化社团的商演来讲,因为这些人没有经费,没有工资,没有福利,他们就像工商个体户一样,只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在吃老本,几乎没有人潜心创作,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节目单都是老段子。
再说体制内社团的演员们,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坐享其成。因为他们创不创作、演不演出,都能到月拿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工资是固定的,那么尽量不干活、少干活,才是利益最大化,这可以看作一切向钱看的反向操作。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个人对此比较绝望,没有办法。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挺羡慕体制内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