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补阳的黄金期,记得做好2件事,补足阳气!阳虚的人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4-01 03:55  浏览量:26

说起阳气,很多人对此基本都处于一种“知而未知”的状态里,其实这阳气即是指能温养脏腑、维持健康和保护体表并使身体充盈的周身之气,在古人发现阳气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这阳气正和人的寿命、健康息息相关。

如《淮南子》所云:“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盛则凝而为霜雪。”即阳气盛而升腾必带水气,而阴气盛则多凝结成霜雪。同样带入人体便是“阳气胜则秋冬不惧严寒,阳气衰则遇冷必自颤颤。”

而如今春初之时,阳气开始升发,阳气是从里往外走的,却是一个补养阳气的黄金时期。

春天一定要记得做好这两件补阳固体之事,这阳气补好了不仅不怕冷,而且身体也难再出现问题。

第一件事:避免以补损阳

首先,在古人的理论里,滋生阳气需要脾脏的生化,而运化阳气则需要依靠血气来推动进行,所以这脾胃一旦虚弱,那么阳气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一旦血气萎靡,那么即便阳气再足,也难以运化周身,进而使身体出现内热外寒之象。

因此在补阳固体之前,如果在没有了解自身是脾胃虚还是血气亏的情况下贸然补养,那么最终只会使情况进一步的恶化。因此我们得先需要对自身的条件做一个详细的认知,然后再“逡巡补益”

以食补阳,还需慎重

先说这“脾虚胃弱”之象,一旦你胃弱脾虚,那么就不要多吃如枸杞、蘑菇类、牛羊奶这样的滋阴之物,这其中,以枸杞最为人所误解,虽说枸杞味甘性平,又入肝肾,能滋补、明目益精,但是这枸杞却并非补阳之物,而这枸杞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在补阴方面,因此脾胃虚弱人一旦吃多了枸杞,不仅不能改善现有的问题,反而还会使身体更加阳虚。

所以如果你是脾虚胃弱的阳虚之状,那么建议可以用内外补阳法来使阳气充盈,这内法即是食养,而外法便讲究于要疏通体表之上。

内:多吃春二宝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避免吃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

春天也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春秋时,孔子有“不撤姜食”之说,就是说孔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活了73岁高龄,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

早上起来,吃两片醋泡姜。

醋泡姜适合:

·脾胃虚寒之人

·手脚冰凉之人

·特别容易感冒之人

·受凉胃痛之人

·没有胃口之人

·寒湿之人

·痰湿肥胖之人

中国有句俗话:含口姜,保安康。姜乃助阳之品,自古以来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醋可以收敛姜性,因为酸味儿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股辣味儿了。

醋泡姜早上吃最好,强烈推荐每天和早饭一起吃。而且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这款醋泡姜有两种口味哦,一种陈醋口味,含糖,另一种是酱汁口味,不含糖,我们可以按需选择。

外:睡觉用艾草

其次说外法,在说外法之前,先猜猜,日常活动里,我们哪个部位最容易泄露阳气?是脑袋?还是四肢?错!是肚脐,因为肚脐为人神阙所在,这个点因为多出难入且汇通上下的原因,所以肚脐便最容易受寒而不自知,且一旦肚脐受寒,轻则头晕头疼,重则滞塞毛孔以使肝火化痰,最终令脾脏虚弱引发腹泻。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比如南怀瑾大师当年所提出的肚脐贴,这种是外敷法,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肚脐,慢慢向内渗透,南怀瑾大师在《我说参同契》中记载了一个秘方:把桂圆肉,花椒和艾绒一起捣烂掉,睡觉的时候敷在肚脐上,可以帮助我们调养脾胃,还有安神之效。

这三种原料都是可以驱寒祛湿,温阳的,尤其是艾绒,为新鲜的艾草晒干陈放所制,驱寒逐湿,温通经络,温补阳气,是寒湿的克星。这三味一结合,脾胃的寒气驱散了,阳气提升上去了,还有宁心安神的效果,非常适合想要排毒扶阳的我们。

肚脐贴制作方法: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桂圆选择颗粒大肉质厚的,剥掉外壳,去核。艾绒推荐使用相对较高比例的金艾绒,艾绒质量决定了成效,不能贪图便宜用差的哦。

先把花椒捣碎成粉,把桂圆、艾绒、花椒放在一起搅拌,剪碎。剪到看不到艾绒了,这时就差不多了,用东西捣实,再剪一会就可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挑出一点小指甲大小就可以了,压扁贴在肚脐底,用胶布固定,早上起来摘掉即可。

非常方便,很适合懒人哦,懒得自己做,我们也有更简单的方法,这款开盖即用的肚脐贴,除了基础的三种原料外,还添加了枸杞和酸枣仁,对睡眠也好。

所用的艾草为南阳陈艾,更适合艾灸,表面添加了花椒粉,促进吸收。在制作工艺上,经过晾晒,去燥,反复晒杵、捶打、筛选、清洗、消毒7步原始又繁琐的过程。再经过8小时的人工熬制,这是最难的一步,为的是让这些草本的效力充分发挥,这一步掌控火候最关键,之后再按照古中医搓丸的手法,搓捏成一个个小球。

每一颗都有蜡纸包裹,打开就有浓郁的味道,为了方便使用,还额外搭配了专用贴,一撕一贴,就可以轻松驱寒祛湿,如果担心自己容易上火,也可以在双脚脚心位置各贴一个,引火下行,温暖我们的双脚。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 脾胃虚寒;

3.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 腹部凉,经常胃疼;

5. 脸部、头发爱出油;

6.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 痛经,有血块;

8.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肚脐贴可以贴三天停一天,给身体一个缓冲,注意孕妇,小朋友,身体发热的人不要用。

第二件事:注意勿要以虚为实

如果说以前的生活方式过于实在,过久了人会麻木,那么现在的生活就可谓太过虚幻,虽身处繁华其中,但仍会使人频生厌倦怠慢之感,举个例子,如在古代,婚姻娶嫁出自父母媒人之口,这一眨眼,不管幸福不幸福,那都是一生的事,可这要是搁到现代,那大抵会被人以恋爱不自由所取笑。而在生活方面,太多的人依赖于手机等各色电子设备,不仅走路连睡觉、吃饭、运动、工作、学习都很难不自觉受其影响。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脾虚阳弱也多因此而起,依照医家“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思通脾,恐通肾”的五脏七情观,请你想一下,一天到头,你受这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一天到晚会有多少喜怒忧思恐呢?

譬如打游戏,一般赢则过喜,以至忘乎所以,而输则多忧怒之感,外加如视频、小说或其他娱乐因素的影响,这样长久下来,五脏受其影响,不仅心难静,连七情也大多难以自禁,故气血、五脏因受其中影响,不仅运化不开阳气,有时连生阳却都成了一件困难之事。

拒绝快餐文化,重新拾起餐桌文明

古人云:“养心即养生之根本。”既然这身体已受这诸多快餐文化的影响而负重十足,那么今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加以改善呢?可很多人一听要抛弃自己日常所依赖的电子设备和娱乐,便会自觉困难,实则不然,这里的改善不是要求你一味抛弃,而是先小后大,比如先从每日的一餐一饭中进行改善。

如居家在室,这一餐一饭自然是自己做的为好,而即便你选择了下馆子或是点外卖,那么就要秉持“吃饭只吃饭”的讲究,这一茶一饭间需得用心方才解得开心中之结,只有这心结被解开了,这养生方才做到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再说起古时有讲究的大户人家之内的吃饭养脾之法,倒也颇为讲究,这每天旦逢用餐之际,必是要先以茶水漱口,然后先吃小食,然后依次再向“大菜”动筷,且吃完以后,又要用茶水漱漱口,然后吃点小零食什么的。听起来或许你会觉得有些麻烦,毕竟现在人也没有古代人讲究,但其实从本质上看,这调息,即是讲究“正餐有序,只六七分饱,而小食不断,使肠不受饥,脾不受寒”而已。因此在这维持“肠不饥,脾不寒。”的小食里,最推荐的便是“八珍糕”

配料下图:

0添加,没有防腐剂,老人孩子都能吃。

加上优质小麦粉和鸡蛋,面粉的焦香和鸡蛋的蛋香,与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饼一样,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

每一块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干净卫生,想吃的时候开袋即食,很方便,也不用担心开包后吃不完受潮浪费,饭前饭后都能吃,下午饿了当垫肚子的小零食也十分不错,每天2~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