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入睡的“黄金时间”,不是10点也不是11点!45岁以上最好看看
发布时间:2025-04-02 16:02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最近总是说晚上入睡困难,尤其是这几年,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能一躺就睡着。
以前,他总是按照传统的说法,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就准备睡觉,觉得这是健康的睡眠时间,甚至还告诉身边的朋友:“早睡早起,身体最好。”
但是,渐渐地他发现,不管自己多么按时入睡,第二天总是感觉疲惫,精神状态也不好,似乎始终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像是心慌、头晕等。
于是他开始琢磨,难道现在的睡眠规律真的适合自己吗?是不是那所谓的“黄金入睡时间”并不如大家所说的那样适合每个人?
这个问题并不是李大爷一个人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发现自己晚上入睡困难,睡得不安稳,早晨醒来时也没有精力。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身体不如以前了吗?其实,并非如此。
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生物钟和入睡时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佳的入睡时间也会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传统的10点或11点并不是所有人的“黄金入睡时间”,尤其对于45岁以上的人来说,晚上的睡眠时间应该有所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睡眠质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物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钟逐渐发生变化。
年轻人一般来说能够在晚上11点左右迅速入睡,因为他们的体内褪黑激素分泌相对较多,入睡的时机自然就较早。
但4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到了50岁以后,身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开始逐渐减少,导致晚上10点或11点的入睡并不再是最理想的时间。
研究表明,40岁以后,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会逐渐减少,导致入睡的困难。与其说是生物钟的改变,不如说是激素水平的下降让入睡的黄金时间发生了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对于45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晚上10点到11点的入睡时间已经不再适合大多数人。
这个时间段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最佳的入睡时机,但对中老年人而言,晚上的生物节律已经不再适用。
许多学者建议,40岁以上的人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到9点半之间入睡,这样能够保证身体尽早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减少早晨醒来时的不适感。
早睡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深度睡眠阶段有助于人体细胞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恢复,而这正是大多数人,尤其是45岁以上的群体,所需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记忆力、调节情绪,尤其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精力充沛与否。研究表明,晚睡对心脏的负担非常大。
长期在晚上11点甚至更晚入睡,容易导致体内的各种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反过来,较早入睡能够促进体内修复机制的启动,增强免疫力,降低因激素水平失调而带来的健康问题。
那么,为什么晚上10点到11点的睡眠时间对45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不再是“黄金入睡时间”?
一方面是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到中年后,身体的生理节奏发生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激素、代谢、免疫功能等都会逐渐减弱,这时候人体的自然周期(如体温下降、放松等)会较早启动。
因此,中年人如果在10点或更晚时间才入睡,往往难以在深夜得到足够的修复性睡眠。
更重要的是,夜晚10点到11点正是很多人进入深度睡眠的关键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入睡,可能错过了体内细胞和组织自我修复的最佳时机,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加剧衰老的进程。
而对于那些强迫自己10点睡觉的中年人来说,他们往往会因为入睡困难而产生焦虑,甚至影响到第二天的情绪和工作表现。
随着身体机能的变化,过度的睡眠压力反而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反而是适时调整睡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入睡点,才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越来越多的健康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在入睡时间上应该更加灵活,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黄金时间”来安排自己的作息,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生理需求和生活节奏做出调整。
除了睡觉的时间点,睡眠质量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即使在10点入睡,但由于睡眠环境、心情等问题,依然睡不好。
比如,睡前不做适当放松、饮食过饱、使用电子设备等,都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而中年人尤其容易出现失眠、浅睡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睡前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避免在睡前过度劳累或激烈运动,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等,这些小细节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再说到睡前的放松,有些人喜欢在睡前看手机或者工作到很晚,其实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入睡的。尤其是手机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
因此,4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体力和精力已经开始下降的中年人,晚上应该避免过多刺激性的活动,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顺利进入深度睡眠。
总的来说,4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到了50岁以后,确实不适宜继续遵循年轻时的睡眠规律。较早的入睡时间,通常在晚上9点至9点半之间,可能更适合大多数中年人。
调整入睡时间,优化睡眠环境,避免不良的睡眠习惯,才能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若无法改善睡眠质量,还是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除了调整入睡时间,中年人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比如,睡前避免饮用咖啡因和酒精饮品,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和电脑,以减少蓝光对褪黑激素的抑制。
另外,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起床和入睡,有助于生物钟的调整。
此外,进行适量的日间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也能促进夜间的深度睡眠,提升整体的睡眠质量。
[1]罗剑锋,刘丽珍,廖燕英.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冠心病患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