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能量不足、气血不足的人都去爬山!春天爬山 = 黄金养生
发布时间:2025-04-05 15:50 浏览量:10
春日迟迟,不少人却总觉得提不起劲:
早上起不来,爬两层楼就喘气,说话有气无力
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周期总是推后……
中医讲,“气血者,人之神也”,
气血不足就像身体的 “能量池” 快见底
不仅脏腑功能会减弱,连情绪都会跟着 “低落”。
尤其是春天,中医认为是肝气升发的季节
若气血不足,肝气容易瘀滞,就像被卡住的齿轮,人会莫名烦躁、失眠;
加上春天气候湿润,脾虚的人湿气加重,更会感觉头昏沉、浑身沉重。
此时若只是靠喝咖啡提神、靠补药蛮补,反而可能 “虚不受补”。
不如试试老祖宗传下来的 “动养” 之法 —— 爬山,让身体在自然中激活气血循环。
你或许会问:跑步、跳舞也能运动,为何偏偏推荐爬山?
从中医角度看,爬山的养生智慧藏在这 3 个 “天人相应” 的细节里:
1. 借天地阳气,补人体正气
《黄帝内经》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的山林是阳气最充沛的地方,草木萌发的生机、山石土壤的厚重,能帮人体吸收 “自然之气”。
爬山时,随着脚步向上,身体阳气从下焦(肝肾)往中上焦(心肺)升发
就像给气血装了一台 “助推器”,尤其适合手脚冰凉、容易畏寒的阳虚人群。
2. 练肺气、强脾胃,双脏同调
爬山时呼吸加深,中医讲 “肺主气,司呼吸”
一呼一吸间能增强肺气,改善气短、易感冒等问题;
而爬山时腿部肌肉的收缩,又能刺激脾胃经络(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分布在小腿)
脾胃强健了,气血生成才有 “源头活水”。
很多人爬完山会觉得胃口变好、大便通畅,正是脾胃功能被激活的表现。
3. 疏肝解郁,给情绪 “松绑”
现代人体力活动少,久坐伤肉、久视伤血,加上压力大,肝气容易郁结。
爬山时视野开阔,微风拂面,肝经(循行于身体两侧)随着摆臂自然舒展
山顶的 “高畅之气” 更能让人胸怀开阔。
不少人爬山后会忍不住大喊几声,烦恼仿佛跟着汗水一起排出,这正是中医 “疏肝理气” 的直观体现。
运动是 “开源”,饮食是 “节流”,两者结合才能让气血 “稳中有升”。
推荐 3 道适合爬山族的食疗方,简单易做还养人:
爬山前:喝一碗 “启动汤”
气血不足的人别空着肚子爬山,容易低血糖。
提前 1 小时喝杯 黄芪红枣茶(黄芪 10g、红枣 3 颗煮水)
黄芪补肺气、固表气,红枣补脾胃、养营血,就像给身体充上 “小电量”,爬山时更有耐力。
爬山中:备一块 “能量糕”
半山腰休息时,吃两块 山药莲子糕(山药粉、莲子粉、糯米粉按 2:1:1 蒸制)
山药健脾胃,莲子安心神,糯米提供持久热量,比糖果饮料更养人,还不会让血糖骤升骤降。
爬山后:来一碗 “回血粥”
出汗后别马上喝冰饮,试试 当归黄芪瘦肉粥(当归 5g、黄芪 10g、瘦肉 30g、大米适量)
当归活血养血,黄芪补气固表,瘦肉补蛋白质,趁热喝一碗,帮身体 “修复元气”。
饮食禁忌:爬山时避免大量出汗(中医讲 “汗为心液”,过度出汗伤气血)
可带保温杯装温水,少量多次喝;下山后别立刻吹空调、洗冷水澡,等身体温度回落、汗止后再清洁。
1. 循序渐进,别让身体 “硬扛”
新手从海拔低、坡度缓的山开始,比如城市公园的小山坡,每次 30 分钟起,慢慢增加时长;
中老年朋友建议结伴而行,穿防滑鞋,膝盖不好的可戴护膝,下山时脚掌先着地,减少关节压力。
2. 顺应天时,把握最佳爬山时间
早上 7-9 点(胃经当令)或下午 3-5 点(膀胱经当令)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开正午太阳最烈时。
阳虚的人适合早上爬山借阳气,阴虚易上火的人适合傍晚爬山(此时阳气渐收,不易过度耗气)。
3. 爬山时 “调呼吸、观自然”
试试 “两步一吸、两步一呼” 的节奏,鼻吸口呼,让呼吸深入丹田;
爬山时多看看绿色植物、听听鸟叫,把注意力从 “累不累” 转移到 “自然之美” 上,身心放松了,气血运行才更顺畅。
4. 爬山后 “按揉穴位” 巩固效果
回到家后,按揉双腿的 血海穴(补血要穴,屈膝髌骨内上缘 2 寸)、 三阴交穴(肝脾肾三经交汇,健脾养血)
每个穴位按 3-5 分钟,帮助缓解肌肉酸痛,加强气血回流。
新手 / 亚健康人群:每周 2 次,每次 1 小时内,以 “微微喘气但能说话” 为度,重点感受爬山后的轻松感,建立对运动的好感。
年轻上班族 / 压力大人群:爬山时可刻意 “甩甩胳膊、扩扩胸”,放松肩颈紧张的肌肉,对着山谷大喊几声,把压力 “吼” 出来。
中老年人 / 气血两虚者:以 “缓升缓降” 为主,多在山顶停留,闭目养神几分钟,感受 “天之气” 与 “己之气” 的融合,下山后喝杯小米粥养脾胃。
投票互动:
你平时爬山更关注 “锻炼效果” 还是 “身心放松”?
A. 前者,想通过爬山增强体质
B. 后者,更喜欢在自然中疗愈
C. 两者兼顾
山有万千阶,步步升阳气 —— 爬的不是山,是身体的 “气血通道”。
山顶的风,吹散的不只是疲惫,更是瘀堵的肝气与低落的情绪。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春天的每一步向上,都是给气血 “攒能量”。
中医讲究 “三分治,七分养”,养的不仅是身体,更是与自然共处的智慧。
这个春天,与其窝在空调房里喊累
不如走进山林,让双脚踩在土地上,让阳光晒在肩背上
让呼吸跟着草木的气息一起舒展 , 你会发现,最好的养生,从来都藏在最自然的生活里。
你准备好迈出第一步了吗?
周末约上家人朋友,选一座不高的山,慢慢往上走
感受身体从 “沉重” 到 “轻盈” 的变化。
记得爬完山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在自然中找回蓬勃的生命力!
- 上一篇:读书的“功利”是读厚人生
- 下一篇:金价大涨后连续两日跳水 专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