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七师有多富?养20个甲级师,一年上缴20万两黄金

发布时间:2025-04-06 12:09  浏览量:7

抗战打到最艰难的关口,别的部队在啃树皮熬草根,新四军第七师却在汤家沟上缴黄金20万两,伙食有烟有牙膏,军装用的是进口龙头细布,堪称战时版“小上海”。

你以为他们靠抢?不,他们靠印钞、搞贸易、运军火,把敌占区当成供货中心,军需供应像开超市。

领头的蔡辉,是个能在战火中开银行、建兵工厂、修高速路的“财神爷”。这支部队有多壕?别急,咱们慢慢算账!

1942年,新四军军部忽然接到“军饷危机警报”,一纸急电飞往皖江。谁能撑起局面?答案只有一个:七师。为何?因为当别的师区还在为一把大米而咬牙切齿时,七师已经把牙膏发到战士手里。

回到1941年5月,七师刚成立,兵力不过2000人,皖中抗日游击区仅4000平方公里,人口不满百万。

可短短四年后,到了1945年北撤时,主力部队已达3万人,地方武装、民兵更是突破15.6万,根据地面积扩展至2.25万平方公里,拥有14个县级政权,人口增长到300余万 。

为何能这样逆势增长?因为七师“讲究吃穿”。别说主食是大米,每人每月还有10元津贴,香烟三条,牙膏一支,牙刷两把。

更浮夸的,是军装全用进口龙头细布,一律统一裁剪缝制。战场像模特走秀?不,是因为有钱!

1942年8月下旬,军部急需筹措过冬物资,电报内容火急火燎。于是叶进明副部长亲自领队,赶往七师催办。七师反应迅速,100余人武装运输队立即组建,每人背1万元法币、1匹布、1份药品,从巢无出发。

19旅55团张铚秀率两个连,加上含合独立团马长炎带的三个连,共五个连护送这批“真金白银”。

途中在和县北部石灰张村遭遇500余日军围堵,血战一天,日军攻势被击退十余次。彭司宝、王志树两位连长英勇牺牲。

当晚顺利渡过滁河,物资毫发未损抵达苏北二师,成功完成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战地物流”任务 。

那一年,七师全年财政收入2478万元,其中749万元直接上交军部。一个区就能养活整个战区的财政,什么叫“财政担当”?这就是。

相比之下,整个1937年至1940年,国民党政府给新四军拨付的总经费才区区220万元,七师一年甩出它20倍不止 。

抗战后期,仅1942年底至1945年春,七师就向新四军军部及五师转交法币约5300万元,折黄金26.5万两。仅1944年一年就上交4400万元,折黄金22万两。相当于可供20个甲级师一整年开销,是国民政府1937至1940年间拨款总额的20多倍。

七师的“发家”方式,靠两板斧:其一,打“资敌”者的钱袋子,特别是伪军、汉奸,毫不留情;其二,设卡收税,所有出入境货物必须纳税过关。

虽说这两法子有争议,但战争年代,七师硬是靠这两板斧把自己变成了“全军首富”。

1943年春,曾希圣从军部“挖”来一个上海地下金融高手——蔡辉,这才让七师的经济大戏进入高潮。蔡辉到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开了“财技总汇班”:印钞票、开商埠、通贸易,一个不落。

蔡辉初来皖江,正值敌伪对巢无根据地展开连续“清乡”与“扫荡”。

从3月到5月,日军动用上万人次,连续四次进攻七师辖区,曾一度围困师部本营,皖江主力部队遭受严重损失。财政也几近崩溃,连战士每月5分钱的菜金都难发。

蔡辉迎难而上,提出七条措施:

第一,实施粮盐国营贸易,掐断敌人粮源;第二,发行大江币,成立银行,对抗敌伪币值;第三,设卡收过境税,统一进出口管理;

第四,建立贸易总局,开展对敌易货贸易;第五,鼓励公私合营,激活地方经济;第六,成立“汤家沟开放商埠”,打破敌封锁;第七,抽调一批财经干部,重组基层财税网络。

其中最神的一笔,是把汤家沟这个在战火中几乎废弃的小村庄,活生生变成“小上海”。1943年4月,贸易总局迁至汤家沟陈家村,成立“集成号商行”。

蔡辉化名张光华,设“利民盐号”、“裕民号”、“正大号”,引入民间资本搞合营,主攻布匹、盐、药品、五金百货等。

此后仅数月,这个小码头从原本300人,激增至3000余人,商铺超200家,日交易额达百万元。集市上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灯火通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真实上演。

与此同时,大江银行成立,木刻钞票投入市场流通。过境商人见了大江币不再犹豫,皖江根据地实现“金融独立”。

抗币初期票额从百元到五万元不等,成为边区第一套本地统一货币体系。敌伪一时不知所措,封锁计划全面崩盘。

别以为七师光会收税印钞,真本事还在“造家伙”。兵工厂、印钞厂、交通线,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才叫真正的“经济战争”。

七师兵工厂最初不过数十人,1943年底扩建后达800人规模,具备制造子弹、地雷、雷管、迫击炮、手榴弹、刺刀等全套生产线。

其中一款改装的82毫米迫击炮,兼具平射能力,百米内摧毁敌据点,枣庄战役大放异彩。

要生产这些武器,材料得从敌占区来。蔡辉联手老相识盛慕莱、朱玉龙,在上海成立“中华物资公司”,打着汪伪海军的旗号,租用千吨军舰,往返汤家沟与上海。

从枪械毛坯到雷管、炸药,从钢管到无缝车床,全由敌区偷运回来。

更绝的是,印钞厂也靠这条线建起来。蔡辉请来上海中华书局高手过雪川,在无为秘密筹建印钞设备,设厂印制新版大江币。到1944年,彩印抗币面世,金融权真正掌握在七师手中。

汤家沟港口日夜运输,最高峰时,一天进出商船千艘,过境税高达百万元。敌人封锁的经济铁桶,被蔡辉这条“黄金线”一口一口咬穿。

而这些资源,绝非囤积,而是即时转化为武器、军装、医药,全部进入前线战斗力体系中。七师不仅实现自给,还大量支援军部、二师、五师。

到1945年北撤前,三次向中央移交工厂、黄金、设备,总资产超过50万两黄金,是全国解放战争财政物资的起点之一 。

参考资料:

蔡辉与富甲全军的经济奇迹——新四军七师汤家沟“经济特区”揭秘.《铁军·纪实》.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