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挖出11斤黄金后上交博物馆,半年后发现黄金只剩8斤,专家:这是正常现象
发布时间:2025-04-08 12:08 浏览量:12
1970年的一天,陕西西安何家村的施工工地上,几位村民在干活时挖出一个陶罐。原本以为只是破瓦罐,谁料打开一看,竟然里头满满当当装着金银珠宝!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竟只是“冰山一角”。没几天,考古专家就在附近又挖出第二个陶罐,里面藏着的宝贝更多——金器、银器、玉石、古币,甚至还有中药材!数量多达一千多件,而且年代均为盛唐时期,专家一看直呼:这是国宝级的大发现!
由于文物数量庞大,这批宝藏被统一送往陕西省博物馆进行保管与研究。半年后,博物馆特别举办了“何家村遗宝”专题展览,邀请大众一睹盛唐风采。然而展览当天,一个“细节”引发轩然大波。
11斤黄金,怎么就变成8斤了?
当时负责文物称重的韩伟专家,在展前做最后一次清点时,突然发现原本登记为11斤的金箔,如今竟然只剩8.3斤左右!
这可是三斤黄金啊!放在当时七十年代,这么一大笔钱相当于几百个家庭一整年的开销,谁不眼红?
消息一出,舆论炸锅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韩伟。毕竟他是这批文物的直接研究者,又亲手接触过金箔。他一时间被停职接受调查,外界各种传言满天飞。
韩伟却始终坚定表示:“我没动过一丝一毫的金箔!整个称重、运输的过程都有其他人作证。”但仅靠嘴说没人信,真相得靠实验来揭示。
金子也会“瘦”?这回科学站出来说话了
为了查清楚黄金到底去哪儿了,陕西方面请来了西北大学的物理和化学专家团队,对这些古金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一块金属薄片浸泡在水中三天,再拿出来称重。果不其然,水分附着其上,重量明显上升。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沉甸甸的黄金,并不全是“真金白银”,还夹杂了不少水分。
而且古代冶炼技术并不成熟,金子纯度不高,表面还很容易吸水,尤其在长年埋藏地下的陶罐中,金箔吸水的情况就更严重了。
经过半年时间,水分逐渐蒸发,金箔自然“缩水”,这才出现了“凭空少了三斤”的现象。实验结果一出,众人恍然大悟,韩伟专家终于“沉冤得雪”。
黄金缩水,其实现在也常发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就连现在回收黄金,也要先用火烤一下,目的就是为了把黄金表面的水分、灰尘清理掉。
火一烤,真假立见,同时也能还原它的“真实重量”。不然,一克金价几百块,哪怕多吸了一点水,回收商就亏大了。
所以这件发生在上世纪的“黄金消失案”,其实是一场“误会”+“科普事件”。
事件平息后,韩伟专家重返岗位,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刻苦钻研,后来参与了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成为我国顶尖考古专家之一。
而“何家村唐代窖藏”,也终于在2004年向公众正式开放,这批来自盛唐的宝藏,再次惊艳世界。
有时候,历史不止有尘封的文物,还有那些被误解却始终坚持真理的“守护者”。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历史故事、文物揭秘,记得点个“在看”或“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背后的真实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