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扎干果9800元事件,执法人员偏袒商家?老板退钱当事人再发声
发布时间:2025-04-08 12:58 浏览量:29
宝子们,最近刷到新疆大巴扎的"天价花茶"事件,我这老腰都给气折了!这年头"刺客"遍地,从雪糕到水果,现在连花茶都开始"割韭菜"了?今天咱就扒一扒这背后的操作,看看这波"智商税"到底交得值不值!
游客王女士去新疆旅游,本想买点枸杞玫瑰花茶当伴手礼。店员热情招呼:"玫瑰花茶三块钱!"王女士一听乐了,这价格比超市还划算!结果结账时,收银员甩出账单:9800元!啥情况?原来这"三块钱"是按克算的,换算下来1500元一斤!这哪是花茶,分明是"黄金茶"啊!
更离谱的是,游客报警后,执法人员现场判定:"明码标价,自愿交易!"这波操作直接把游客整懵了。帽子叔叔也甩锅:"又没强迫你买,价格问题我们不管!"合着游客被"克计算"套路,执法人员却当起了商家的"护花使者"?这要是去菜市场买菜按颗算价,大葱都得卖出人参价了!
这事要是搁以前,游客只能吃哑巴亏。但王女士机智,直接把视频发到网上,瞬间引爆热搜!评论区里网友火力全开:"这是明晃晃的割游客韭菜啊!""执法人员这立场比亲爹还亲!"舆论压力下,商家连夜退款,
咱得掰扯清楚:商家按克报价算不算欺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明确告知计量单位,这种模糊报价就是典型的"价格陷阱"!再者,执法人员为啥倾向商家?当地文旅局回应:"执法人员可能业务不熟!"这理由比"我是你爹"还离谱!业务不熟就能当和事佬?这要是都按这逻辑,以后谁还敢去新疆旅游?
更扎心的是,类似套路屡见不鲜!去年杭州某店"10元一杯柠檬水",结账发现是10元一杯300ml;上个月成都游客买枇杷,50元一斤结果称重时按"精品果"算100元。这些商家玩的都是"文字游戏",专挑外地人下手!
宝子们,购物时务必要问清"单价单位"!记住这句顺口溜:"斤两克两分清楚,消费之前多张嘴,别等掏钱掉眼泪!"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给执法人员补补课,别让"外地人傻钱好赚"的歪风刮起来!
最后拷问灵魂:这算不算消费欺诈?执法人员该不该追责?欢迎在评论区battle!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转发,让更多的宝子避开"天价刺客"的镰刀!别忘了点个关注,咱下次接着扒皮!
- 上一篇:国际金价止跌回稳,也许您应该开启黄金定投
- 下一篇:所有人,补贴可以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