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小麦喷药黄金期!“一喷三防”全解析,增产秘诀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5-04-09 09:39  浏览量:16

4月的麦田,正是小麦孕穗的节骨眼,却也是病虫害最猖狂、干热风最易突袭的时候!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小麦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2025年)》,结合黄淮海地区当前小麦进入“一喷三防”关键阶段的实际情况,喷对药,能防住三大减产威胁,让麦穗饱满、粒重增加!具体咋操作?咱掰开揉碎了说 ——

一、“一喷三防” 到底防啥?认准这 3 个 “要命敌人”!

1. 防病害:叶子穗子别 “生病”

锈病:叶子上鼓起一堆堆 “铁锈斑”,手一摸沾红粉,严重时整株枯黄。发现 1 片叶子有病斑,赶紧打药!用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1 瓶兑 30 斤水),专门治这种 “黄疸病”,连喷 2 次,间隔 7 天。

赤霉病:扬花期遇雨必防!一旦麦穗 “烂头”,长出粉红霉,麦粒就会发霉减产,还可能有毒。喷药要 “见花就打”,雨前抢喷 戊唑醇悬浮剂(1 瓶盖兑 30 斤水),重点喷穗子,每个麦芒都要沾上药。

白粉病:叶子正面长 “白霜”,像撒了层面粉,越捂越严重。用 粉锈宁(50 克兑 60 斤水),连下部老叶一起喷,别留死角。

2. 防虫害:别让虫子 “偷粮食”

蚜虫:叶片背面、穗子上密密麻麻的 “腻虫”,吸汁液、传病毒,叶子蜷曲、穗子发黄。用 吡虫啉(5 克兑 30 斤水),蚜虫多的地块加半瓶盖 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又杀卵。

吸浆虫:藏在麦粒里的 “小蛆”,成虫像小蚊子在麦穗上飞,等发现麦粒空了就晚了!抽穗期看到成虫飞,赶紧用 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 毫升兑 30 斤水),喷透穗子缝隙。

3. 防干热风:扛住 “干烤天”,灌浆不 “缩水”

高温 + 低湿 + 大风,小麦 3 天就 “晒干”,粒重直降!喷 磷酸二氢钾(4 两 / 亩)+ 尿素(1 斤 / 亩),再加点 芸苔素内酯(10 毫升),相当于给小麦 “喝抗暑汤”,叶子挺括、灌浆饱满。

二、喷药别踩坑!这 5 个细节决定效果好坏

1. 时间选对,药效翻倍!

上午 9 点后、下午 4 点前喷,别在大中午晒着喷,药刚打上就蒸发,还容易烧叶子。

喷完 6 小时内下雨,必须补喷!雨水冲掉了药液,不补等于白忙活。

2. 药水 “喝饱”,别省这点水!

每亩至少喷 30 斤水(2 桶),喷头调细雾,斜着往上打,叶子背面、穗子底部都要喷到 —— 病虫害最爱藏在这些地方!

无人机飞防的老乡,每亩喷液量别低于 2 升,飞慢一点(时速 6-8 公里),加 5 毫升 有机硅助剂,药液更耐雨水,附着性强。

3. 配方记牢,省钱又全面!

通用配方(适合大多数地块):
30 斤水里加 磷酸二氢钾 200 克(4 两)+ 尿素 500 克(1 斤)+ 吡唑醚菌酯 20 毫升(2 瓶盖)+ 吡虫啉 10 克(1 小包),防病虫、补营养、抗干热风一步到位。

抗逆加强版(往年干热风重的地块):
加 50 克 腐殖酸水溶肥,增强小麦抗晒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4. 混药顺序别搞错,否则白花钱!

先往桶里装半桶水,再依次加 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每加一种搅均匀,最后补满水。碱性药(比如石硫合剂)别和酸性肥(磷酸二氢钾)一起用,会沉淀失效!

5. 浇水配合好,防倒又防烂!

喷药后浇水别贪多,每亩浇 15-20 立方米(小水漫灌),土壤湿润就行。遇到连阴雨,赶紧清沟排水,别让小麦 “泡根”,烂根比干旱还难治!

三、不同麦田咋管理?这 3 类田块要 “特殊照顾”

旺长田(叶子浓绿、茎秆细弱):喷药时加 15% 多效唑 50 克(1 袋),控旺长、壮茎秆,后期抗倒伏。

发黄田(缺素严重):加 0.2% 硫酸锌(60 克)+0.1% 硼砂(30 克),补锌补硼,穗子大、籽粒饱满不秃尖。

往年病虫害重发田:提前 5 天喷药,药剂剂量提高 10%(比如正常用 20 毫升药,这里用 22 毫升),把病虫害扼杀在 “摇篮里”。

4 月喷药,7 月收粮!老乡们这两天赶紧下地看看,叶子背面有没有锈斑,穗子上有没有蚜虫爬动,发现问题别拖延,现在动手,丰收就稳了!转发给身边种麦的朋友,一起把小麦管好,多打粮、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