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时 “种” 出红宝石?通辽这项科技太赞了!

发布时间:2025-04-11 18:54  浏览量:16

你见过自然形成的珠宝首饰,可人工培育的 "生长红宝石" 了解过吗?在通辽市,通过焰熔法合成技术,仅需 6 小时就能培育出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晶体。

这种 "实验室生长" 的宝石,不仅完美复刻了天然红宝石的物理特性,更突破了传统珠宝生产的时间限制,让璀璨红宝石的诞生变得触手可及。

通辽宝多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人工红蓝宝石培育的创新型新材料企业。2024年5月,总投资2亿元、年产150吨红蓝宝石及18吨功能晶体项目落户开发区。

来到宝多多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企业自主研发的结晶炉设备高效运转。两排机器中间的工作台上,一个个整齐摆放、形状颇似“烛台”的物件引人好奇。

“这是红宝石的‘种子’(宝石晶种),将其放入结晶炉后点火开机,使用氢氧气燃烧,炉内的下料系统不断洒下生长宝石的原料,在燃烧系统2050℃的高温下,原料经过高温慢慢熔化在晶种上,晶种慢慢结晶向上生长,历经5小时的高温炼造,最终‘长’成柱状、通体透亮的合成红宝石原料,即红色刚玉晶体,再有1个小时的降温,宝石就能出炉了,这就是人造红宝石的生长过程。蓝宝石的生长时间会更长,价格也相对更高一些。这些原料经过专业切割、镶嵌加工后,才会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首饰。”生产负责人葛建国指着烛台上一个暗红色的小小长方体认真讲解人工合成宝石的生长原理,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结晶炉。

正在工作的结晶炉温度非常高,葛建国透过一个小窗口,用陪伴他多年的观察镜查看红宝石的长势,他从事这个行业已三十多年。葛建国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已投产试运行,全部投产后年产150吨合成刚玉及尖晶石,年产值达7000万元。项目二期年产18吨高端功能晶体,年产值达3600万元。

在包装车间,两名女工在质检台前借助灯光检查红宝石的质量,检查无误后,按不同等级将红宝石装入2KG的包装盒中,待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即被发走。

人工合成红蓝宝石硬度极高、耐撞耐磨、透光性好,经过加工后形成的晶棒和晶片,广泛应用于珠宝、半导体、化工、航空航天、医疗等多个领域。企业已培育刚玉、尖晶等多个系列、几十个不同颜色的宝石品种,主要提供给广西梧州的宝石商城。

开发区产业资源丰富,企业间联系紧密,特别是在气体供应方面,宝多多将金煤化工生产产品的副产品氢气提纯后,再次利用起来生产晶体,达到互利共赢。

该项目不仅为开发区人工宝石材料产业领域带来零的突破,也为区域新材料产业升级注入了动能。目前,该项目厂房设备安装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开发区不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档升级,初步构建了产业集群化、产业链较为完备、产业配套齐全的发展格局。

今年,开发区将围绕储能装备制造、硅基新材料、低空经济、绿色算力等领域超前谋划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