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材设46个付费二维码究竟打了谁的脸

发布时间:2024-10-19 22:28  浏览量:11

日前有法学业内人士反映,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学教材内,竟设置46个二维码收费点,每个3元共138元,引发关注和争议。

10月16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回应称是误解,新书可以绑定免费使用。人民出版社总编室工作人员回应称将去核实,并反馈。但网友们却不淡定了,有网友讽刺道,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名言已被二维码扭曲糟蹋了。

从小我们就知道,书是可以从图书馆借的,也是可以赠送传阅的,怎么现在变得和看电视要收费一样了呢?如今的教育教材状况似乎都有着“病态”,从之前的毒教材到现在二维码的教材知识拦截,这么离谱的做法,又是怎么通过审批的呢?

事实上,教材中设置收费二维码的做法确实容易引发争议。从积极的方面看,出版社回应新书可绑定免费使用,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误解。但这种方式在一开始就容易引起公众的疑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教材应该是相对纯粹的知识载体,不应该有过多额外收费的环节。

书一直以来被视为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工具,可借阅、可传阅的特性体现了知识的共享性。如今教材出现收费二维码,让人感觉知识的获取变得不那么纯粹,仿佛被设置了一道金钱的门槛,与人们对书籍的传统认知产生了冲突。

之前的毒教材事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认知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批判。而此次二维码收费问题,也让人质疑审批过程是否足够严格。教材的审批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教育价值以及是否符合公众的认知和需求。审批部门需要加强对教材的全面审查,确保教材能够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商业利益的工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