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其实就是个“肝”病,调好肝就能睡着!真的不需要一直吃药

发布时间:2024-11-04 16:00  浏览量:28

失眠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困扰,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然侵扰着无数人的梦境。

我们对失眠的理解,往往基于西医的解释:

神经系统失衡、荷尔蒙波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交织,共同导致了夜不能寐的困境

然而在中医的智慧中,失眠与“肝”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有云:“肝藏血,主疏泄”,肝脏不仅关乎血液的储存与调节,更掌控着人体气机的畅通与平衡

当肝气郁结,疏泄不畅,气血便难以安宁,夜间的睡眠也因此变得脆弱不堪。

“肝主疏泄”,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调节气血运行,确保人体各项机能得以有序进行

二是调控情绪,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扰动心神

肝失疏泄,气血运行受阻,情绪难以调节,失眠便如影随形。

曾有一位长期受失眠困扰的患者,自述失眠已持续三年多,尝试过多种助眠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患者每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即便入睡,也时常醒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

长期以往,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白天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而且患者情绪波动大,容易因小事发脾气,偶尔伴有胸闷、胁痛,食欲减退,大便不调

看诊时发现患者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我辨证她是肝郁化火,心神不宁导致的失眠。

随即拟定了一方:

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生地、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珍珠母等。

(中医开方需要辨证,文中的方子切勿自行搭配尝试)

同时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患者服用14剂后,复诊时表示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在原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用。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显著改善,工作效率也逐步提升。

后电话随访患者表示睡眠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为何有如此疗效?

失眠病因复杂,很多方法只关注了心神不宁,往往忽视肝气郁结对睡眠的影响。

而这位患者具有肝郁化火的特点,因此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热安神为主。

方中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泽泻利湿;当归、生地养血柔肝;酸枣仁、合欢皮、远志安神定志;珍珠母重镇安神。

整个药方既疏肝解郁,又清热安神,能恢复肝的生理功能,使肝气顺畅,心神得以安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

失眠与肝的联系虽紧密,但并非所有失眠均由肝郁所致

因此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