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宫廷绝技,为高职生打开就业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4-11-15 16:16 浏览量:10
Transparency
银丝为线,紫铜或银为胎,施蓝、绿、白等各色天然珐琅釉料,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制……练习掐丝珐琅工艺,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部分学生的日常。
日前,记者走进番职院珠宝学院,体验花丝镶嵌与珐琅制作这一持续千年的非遗,是如何在职业院校流转传承的。
非遗技艺“治愈且解压”
在广州番职院珠宝学院三楼,有一间属于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杨井兰老师的工作室,大部分时间,她的学生们都在这里伏案创作。
工作室墙面上,成排成排的珐琅釉料排列得整整齐齐,满目琳琅。几张工作台上,摆满银丝、釉料、蒸馏水、镊子、剪刀等用料,学生们在聆听完老师对于珐琅历史和操作要求等介绍后,自行按照已有的纹样,掐丝、绘制。
杨井兰老师介绍,珐琅工艺与花丝镶嵌工艺属于两个非遗,但是这两个工艺又可以同时在一件作品中呈现,而记者此次探访的课程主要是掐丝珐琅制作。
珐琅工艺,就是在中国发展到辉煌绚丽的景泰蓝工艺,也是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掐丝珐琅中,学生要根据纹样的尺寸,在细细的银丝中剪取合适的长度,用镊子将其掐好花样,轻蘸海藻胶后,将其置于仅有拇指指甲盖般大小的银胎上,再在银丝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打磨,形成绚丽夺目的珐琅工艺制品。
掐丝是功夫,也考耐心。一道掐丝珐琅工艺,需经过十多道工序,一个成品做出来的时间周期,基本要一周以上。对珠宝学院的学生来说,这堂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埋头制作的课堂“很治愈,很解压”。
但天然矿料和金属的性质,与烤制温度、时间的差异,决定了每件珐琅成品都有所不同,能否成功需要讲功夫,也讲运气。这堂课上,一名学生做的掐丝珐琅经过高温烧制后,有一段出现了变形,这段变形的银丝只能“就地报废”。杨井兰安慰学生:“没事,把这段重新再做一遍。”
在一众学生中,张子豪是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他来自甘肃,从小喜欢做玉雕、木雕等手工,目前就读于珠宝鉴定专业。原本番职院在当地并没有投放珠宝类专业的招生计划,但为了能读到心心念念的专业,他自愿留级一年,读完大一本专业后,转专业至珠宝学院,从大一继续念起,完成了做“珠宝匠人”的梦想。
“转专业后,我感到这一年的等待很值得,这里的资源超出我的预期!”张子豪说,自己能从手工中获得成就感,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常让自己感到震撼,来到珠宝学院后,自己的很多决定都能得到学院支持,也获得了丰富的业界资源,这让他深感如鱼得水。
和张子豪一起埋头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还有大三学生张洁。在读中职时,张洁的专业和珠宝并不搭边,通过春季高考进入高职后,才选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在心中埋下了“非遗”的种子。眼下,张洁和同学们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实习,她的目标,正是去相关企业做花丝、珐琅技术类工作。
据悉,番职院珠宝学院为了传承好这一能较好体现工匠精神的“手艺”,于2016年开始特别组建了“花丝镶嵌工艺班”,重在培养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者、创新者,着力打造中国花丝工艺从业者,乃至未来的花丝工艺大师的培训摇篮。目前,该工艺班已经培养出195多名学生,另有30多名学生刚刚入门。
行业热度上涨,企业主动来要人
珠宝,在外行看来有些小众的行业,就业前景怎么样?从近几年统计数据来看,学生获省级及以上竞赛50余项,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91.50%,在周大生等粤港澳大湾区行业头部企业就业占比达4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在缺少市场的条件下,传统技艺也因循守旧,难寻突破。近几年,随着国潮兴起,花丝珐琅热度上涨,不少首饰企业开始主动来学校上门要人。“很多珠宝公司都和我们直接要学生,也很想要会做花丝的学生,但这项技术要求比较高,因为需要人在做的过程当中非常专注——这项手艺适合追求完美的人。”
关于花丝技术受企业追捧,杨井兰讲了一个细节:一名毕业生进入珠宝企业后,本从事的是销售岗位,但在一次会议上,她展示了自己的花丝技艺,老板当场给她每月涨薪一千元。
事实上,很多企业想最快地追求利润、减少人才培养周期,因此希望直接要手艺成熟的学生。直接上岗是理想状态,但杨井兰很实在地说:“我们的学生肯定不会毕业就是成熟匠人,毕竟这三年不是只学花丝工艺,我们和企业自己培养学徒不同。想达到企业最高的需求,这需要一个过程。”
对杨井兰和珠宝学院老师们来说,打造教师团队和培养人才任重而道远。眼下,市场上针对景泰蓝和珐琅制作的书籍众多,但其真正核心技法由于保密,依旧难寻;此外,尽管当前花丝镶嵌相关人才就业吃香,但珠宝学院学生想“拜师入门”,也需经历前期筛选,毕竟,学生学一门手艺除了拓宽职业发展方向,还要接受背后产业的检验。对这群即将踏入行业实习的学生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
文、图、视频 | 记者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