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分开启“心梗魔鬼季”! 注意前兆、牢记要点,安“心”过冬

发布时间:2024-11-21 16:02  浏览量:9

小雪节气,是寒冬来临的信号。

随着气温骤降,心梗的发病率也在悄然攀升。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的心肌坏死。它来势汹汹,致死率高,一旦发作,黄金抢救时间仅有短短的120分钟。

尤其在冬季,寒冷刺激使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些都让心梗成为了隐藏在寒冬中的“魔鬼”。

了解心梗,关注前兆,才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张阿姨今年58岁,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平日里性格开朗、身体硬朗,没什么大病。

可就在上周的一个清晨,她突然觉得胸口闷痛,呼吸困难,连带着左臂发麻、冒冷汗。她以为是劳累过度,吃了点止痛药便继续忙活。几天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丈夫老王赶紧带她去了医院,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在医院里,心内科的李医生接诊了张阿姨。看着她脸色苍白、神情紧张,李医生一边安抚她,一边开始询问症状:“张阿姨,胸口痛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其他不舒服,比如恶心、头晕或者手臂发麻?”

张阿姨低着头回忆:“大概五六天前吧,刚开始是隐隐的闷痛,后来变成刺痛,有时候感觉喘不过气来,左边胳膊老是酸麻,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可我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还是越来越严重。”

李医生点点头,随即问:“您平时血压高吗?有没有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的情况?”

张阿姨犹豫了一下:“高血压倒是有,去年查出来的,可我没怎么吃药。糖尿病倒没有,血脂嘛……好像有点高吧,医生以前说过让我注意饮食。”

听完这些,李医生神色变得严肃了些:“张阿姨,您的症状和既往病史都符合心梗的高危人群特征。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血管会因为寒冷突然收缩,血压波动更大,加上您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血管内可能早就沉积了不少斑块。如果这些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堵住供血的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您现在的情况非常危险,我们需要马上安排检查。”

经过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张阿姨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李医生将检查结果拿给她看,耐心解释道:“这是您的心电图,可以看到ST段有明显抬高,这是心梗的典型表现。另外,您的肌钙蛋白水平也远超正常值,这说明心肌已经受损。好在您及时过来了,我们会立刻安排溶栓治疗,尽量恢复被堵塞的血管。”

张阿姨听到“心梗”两个字,吓得脸色发白:“李医生,心梗是不是很严重啊?我还能好吗?”

李医生安慰她:“心梗确实是危急重症,但只要及时治疗,恢复的可能性很大。您这次算是幸运的,发现得还不算晚。很多人觉得胸痛是小事,硬是拖到最后抢救无效。其实,只要在发病后的黄金两小时内开通血管,心肌受损就能降到最低。”

治疗结束后,张阿姨的病情逐渐稳定。出院前,她特地向李医生请教:“这次真是吓死我了,李医生,平时我该注意些什么,才能避免心梗再来找我?”

李医生认真地告诉她:“想预防心梗,关键是控制好风险因素。第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能觉得没症状就不吃药。第二,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食物,戒掉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第三,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第四,戒烟戒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加速斑块形成。定期体检,尤其是血脂和血糖的监测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干预。”

听完这些,张阿姨连连点头:“我记住了,这次真是长教训了。以后一定好好注意,不能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事实上,像张阿姨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有2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了很大比例。

而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寒冷会让血管收缩、血液变粘稠,再加上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变慢,更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因此,心血管高危人群在冬季更需格外小心。

心梗的早期症状往往并不典型,除了胸痛外,还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左肩或下颌疼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要忽视,应当尽早就医。

另外,冬季起床时不宜过于匆忙,可以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外出时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手脚,避免寒冷直接刺激血管。

健康是生命的根本,心梗虽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张阿姨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在寒冬里,请为自己的心脏多加一层保护,关注身体的每一个信号,别让忽视和侥幸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愿每个冬日都有人陪伴,愿每颗心脏都能安然跳动。健康无价,别让心梗成为你人生的遗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