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用好这味“祛湿黄金”,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发布时间:2024-12-04 09:13 浏览量:10
养生中有一个说法:“要养生,先祛湿”。
现在很多人都有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祛除,湿气在体内堆积越严重,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人也就更容易沾染上各种疾病。
入冬之后,天气干燥,似乎不需要祛湿了,但如果你以为身体的湿气,只跟气候有关,那就大错特错了。
具体来说,湿气的主要来源有两部分,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也就是从外界进到体内的湿气,空气中的湿气只是外湿的一种来源,有些环境离水源很近,相对潮湿,这些人群湿气也会比较重。
而内湿则多是由脾胃虚弱所致,我们身体内的食物和水液,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如果脾虚,运化不好,就会生出湿邪来。
且饮食过于肥甘厚味,喜欢吃肉、甜食、口味重、经常吃煎炸烧烤等,也都会带来湿气。
1分钟自测一下是否有湿气
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冬季湿邪与寒邪常常狼狈为奸,阻碍气血运行,降低免疫力,损伤我们的身体。
大家可以花1分钟自测一下,看看自己中招了没:
①头面部:头发油腻、脸爱出油、长痘;
②五官:眼睑容易浮肿、口黏口腻;
③舌苔: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
④四肢躯干:四肢困重无力、下肢水肿、身材肥胖、肚子赘肉多;
⑤大便:大便不成形、黏腻粘马桶。
如果一个都不占,那么恭喜你,身体没什么湿气,若占1-2条,那么说明身体有些湿气,但如果占了3条及以上,就说明湿气比较重了,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调理。
而要想有效地祛湿,除了适当运动、尝试刮痧与艾灸等疗法外,在调理时绝对少不了这味“四时神药”:茯苓。
汲取天地灵气的“祛湿黄金”
茯苓别名很多,如茯菟、松腴、松薯、松苓、松木薯等,它的很多名字前面都有个“松”字,这源于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一种真菌,吸收了松树的精气营养。
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而在以前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伏灵”,即伏藏在地下,能够汲取天地灵气的一味药材。
茯苓的药用价值极高,其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主要功效包括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
1、利水祛湿
茯苓能利水,即能让多余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特别是小便不畅的朋友可以适当食用茯苓,能很好的改善症状。
同时,茯苓泡茶、煮粥或煲汤喝,对于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也有一定的疗效。
2、 健脾止泻
对于因本身脾气虚弱或病后服用过多寒凉之药、饮食失节、劳倦等损伤了脾胃而导致的腹泻,就可以用到茯苓来健脾止泻。
比如将茯苓直接冲泡喝或者用茯苓配山药、白术、薏苡仁煮粥吃,都可以用来调理。
此外,还有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的情况,则可以用茯苓和人参、白术、山药来搭配服用,能健脾开胃,促消化。
3、宁心安神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久服安魂魄养神。”这其中就提到了茯苓宁心安神的功效。
心神不安则睡眠不佳,而茯苓的安神作用可以让长时间烦躁的人静下心来,心安了,神定了,睡眠自然就好了。
4、渗湿化痰
茯苓还有渗湿化痰的作用,当身体脾胃不和、津液不布、水道不利的时候,则聚水而生痰饮,痰饮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乏力等。
而据《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因此,茯苓可以说的上是渗湿化痰的食疗佳品。
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朋友,建议买些茯苓,用来泡水或者煮粥吃,把身体内的湿气排出去,脾胃舒服了,整个人也会轻松很多!
怎么选到好茯苓
要想茯苓功效强,品质是关键,如果是掺假的茯苓,那么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市面上常见的是干茯苓,下面白术教大家从三个方面来挑选:
一看:茯苓在切块的时候,会发生一定的氧化,颜色一般是米白色的,如果是惨白惨白的颜色,有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物质,一定要多留心。
二抠:大家挑选茯苓的时候要注意,品质好的茯苓,如果用手指甲去抠的话是不掉粉的,而木薯做的就很容易掉粉。
三闻:优质的茯苓几乎没有气味,仅有淡淡的自然清香,这种香气类似于菌菇类或地头莲的清新。如果闻到霉味、酸味或其他刺激性味道,可能是劣质或处理过的茯苓,应避免购买。
现在市场上茯苓的品质鱼龙混杂,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茯苓经典食疗方
茯苓的吃法很多,最简单常用的就是泡水喝,直接将茯苓块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焖泡5~10分钟便可以饮用。
当然大家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用来泡茶、煮粥、煲汤,还可以打成粉做饼、包子等,下面白术给大家推荐1道经典祛湿茶方:茯苓赤小豆芡实薏仁茶。
食材:茯苓、山药、赤小豆、芡实、炒薏苡仁、山楂、麦芽适量。
做法:把所有的食材提前浸泡一会儿,然后放在养生壶里面加入适量清水煮开,待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