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藏精,春来病温!冬天一定要避免这两件事,打开“补肾”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21 12:02 浏览量:3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是中医经常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在冬季时,由于身体里的气机,尤其是阳气会被收藏起来,以避免过度耗损,再加上冬季是养护肾脏的黄金时期,因此要格外注意肾精的收藏,如果肾精在冬季耗损过多,那么就会导致在来年春季时,出现正气不足问题,进而诱发温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藏精”呢?“精”在中医里其实是一种过于“玄幻”的东西,首先,它主要从父母的遗传中获取,也被称为先天之精,主要来源于肾脏,但“精”的储备仅靠遗传是不够的,毕竟我们自身的生长也需要不断耗损精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脾胃就要开始工作了,“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在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后,再加上空气里的“清轻之气”,随即与先天之精相结合,于是便形成了后天之精,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可是,化生的精气主要被哪一脏腑收藏呢?对此,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所回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也就是说,肾脏是精气主要封藏在肾脏里,在肾精的作用下,我们生长发育才会保持正常,当然,精气也会散布在五脏,并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生殖繁衍,肾精会产生生殖之精,继而传递给下一代;其次就是濡养,“精”能够滋养脏腑,满足脏腑的正常需求;然后就是精气化血,“精”属于阴阳的产物,在中医里也曾说过:“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精”则是气血化生的重要来源;此外,“精”还可以“化气”,在《素问》里就提到过:“精化为气”,这个精气可以充盈脏腑,保护我们的体表健康,使其免受病邪的侵袭;最后就是化神,《黄帝内经》里说过:“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精气充足,则神气旺盛,所以,注重对“精”的养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行为都会对“精”造成大量耗损,对此,医生也提醒到:到了冬天,一定要避开这两件事,以此来打开“补肾”模式。
1.劳费心神
现如今很多人都会经常感觉疲惫,毫无生气,而这实际上就是气血耗损所造成的,而气血本身就是由“精”化生而来的,也就是说,气血的耗损,其本质就是精的耗损,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劳心费神。因为心藏神,肾藏精,肾脏和心脏之间的关系是水火既济,心火和肾水相互制约,如果心火过于旺盛,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肾水消耗,如此一来,肾脏就难以储藏肾精。所以,心神过度消耗,便对肾藏精的职能造成一定影响。
2.外感寒邪
在《黄帝内经》里就曾提及过,冬三月往往需要祛除寒邪,并保持身体的温暖,来顺应冬气,而这也是养藏之道,因为精化气,内可充盈脏腑,外可保护体表,如果体表受到了寒邪的侵袭,那么就需要动用精气,如果身体里的精气受损,那么体表的防御能力就会受到影响,病邪也就会直接进入脏腑,继而诱发诸多病症,并在身体里面潜藏,到了来年春季,就会随着气机的升发,而凸显出来。所以,在冬季时,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到寒邪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