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群岛:黄渤海分界上的京津门户,未来环渤海大湾区的闭环之地
发布时间:2025-02-04 08:08 浏览量:63
在中国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上,大约九成的海岛都分布在东海与南海海域,而在黄海与渤海海域仅占余下的一成左右。但就在岛屿数量并不占优的黄渤海海域,却有一处群岛,它如同镶嵌在蓝色国土上的串串珍珠,每一颗都贵如宝贝,但珍贵的并非是其经历沧海桑田后的奇特地貌景观,而是其所在地理位置所赋予的独特地缘价值,这处群岛就是庙岛群岛。
黄渤海分界上的“珍珠链”
庙岛群岛,也称“长山列岛”,位于渤海海峡之中,是黄海与渤海的交汇之地,北与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岬角对峙,南与蓬莱本土隔海相望,属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所辖,岛陆总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41公里,整个列岛横亘于渤海海峡,扼守着黄海进入渤海的“咽喉”。
庙岛群岛的称谓,源自清代,因群岛南部的庙岛上建有宋代时修建的显应宫而得名。整座群岛由4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5个,且相邻海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十余公里,犹如一道天然形成的“岛桥”,如位于南部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习惯称南五岛)和北部的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即北五岛),这也是庙岛群岛中有人居住的10个岛屿。
在地质上,庙岛群岛地处渤海下沉带东侧,系长白山系的分支,为胶辽隆起的一部分,是由构造断陷而形成的基岩岛,地势陡峭,地貌多样,以剥蚀山丘和海岸地貌为主,分布有造型各异的海蚀拱、海蚀柱、海蚀洞等海蚀地貌景观。丘陵和山脉多与地层走向一致(南、北长山岛尤为明显),地层多呈单斜,断层规模较小,岩浆活动较微弱,所以地震几率较低。
庙岛群岛狭长绵延,像是大陆在渤海海峡中留下的一组省略号,47个大小岛礁南北散列,像一长串珍珠浮于大海之上,是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间的海底存在的一道大致呈“S”形沙脊隆起的出露部分,也受到这条隆起的影响,庙岛群岛两侧的海水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景观,所以庙岛群岛也成了黄、渤两海的大致分界线。
而且庙岛群岛上的各个岛屿,由于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绝,所以各岛有各岛之神奇。如万鸟岛,是鸟的王国,也是多种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大、小竹山岛以竹得名,如北国的江南;小黑山岛,则是蛇的王国,岛上繁衍生息着巨毒蝮蛇一万多条;砣矶岛,却是石头的世界,各种彩石林立,耀眼夺目。
庙岛群岛隐藏的巨大地缘价值
当然,庙岛群岛最大的价值还是在地缘上,一方面由于其最北端的北隍城岛尽管面积仅有2.79平方公里,却因为有了它,渤海成为了我国的内海。这是因为它与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之间的距离约有22.2海里,按照两侧各12海里的领海宽度,正好使渤海与湾口领海接壤,相互覆盖的区域恰好封死了老铁山水道,使渤海成为内海。
这让中国在渤海享有与对领陆同样的主权,非经许可,他国的船只一律不得驶入。因此,北隍城岛成为了我国的“渤海前哨”,庙岛群岛在军事上更是被称为是渤海“咽喉”、卫京津“门户”,直接将京津的战略纵深推到渤海之外,提供了更多的战略缓冲空间。同时庙岛群岛也是古代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海上用兵的军事根据地,可泊船避风,可候风启航,可驻军屯田,可补给物资,极具战略价值。
而另一方面,庙岛群岛也是未来国家打造环渤海大湾区的闭环交通依靠,如同沪宁杭大湾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粤港澳跨海大桥那样,要知道后两者直接串联起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在环渤海区域,北有辽中南、西有京津冀、南有山东半岛这三大城市群环绕,北还可与哈长城市群遥相呼应。
一旦国家未来通过庙岛群岛建造渤海湾跨海桥隧工程,使渤海海峡这一开口变成闭环,那么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省市的经济联动都将因此而改变,这势必将改变现有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要知道三面环陆,一面向海的渤海湾,其东端的开口是足有105.56公里的渤海海峡。
也因此地理隔绝,让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往来陆路交通必须绕经山海关,走一个巨大的C字,这段路程全长约1800公里,开车最快也要16小时;即便是选择乘船穿越渤海海峡走直线,也需要耗时7个多小时,而且还要面临手机信号中断的情况。要知道7个多小时的行程,按照现在高铁时速350公里来计算,即便是走从北京到广州的京广高铁(全长2291公里)也用不了7个小时。
更何况由于近代闯关东的关系,山东与辽宁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不少东北人的祖籍都在冀鲁大地。一旦跨渤海桥隧工程实现,势必让环渤海的五大省市经济进一步融合互补,毕竟如今中国三大湾区中唯一没有跨海大桥的湾区就在这里了。
当然,考虑到渤海海峡是我国京津海防门户的关系,在这里修建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大通道,是不得不考虑军事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庙岛群岛的渤海海峡处在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区,易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是西伯利亚和蒙古冬季风南下通道,年平均风速6.86米/秒,有效风速8279小时,风功率密度比陆地高20-40%,是中国三大风场之一。
也因此,作为动力,庙岛群岛上修建了不少风力电厂。而另一方面,也对在庙岛群岛上修建跨海大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在庙岛群岛最北端连通辽东半岛老铁山的部分,考虑到距离,以及军事安全等因素,采用海底隧道无疑是最佳选择。要知道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中,三年战事中北方桥梁被炸1600座次,水下桥隧则无一被破坏。
而这个牵动环渤海五大省市和四个国家级城市群的超级大工程,其所依赖的便是庙岛群岛纵贯渤海海峡的地理优势,虽然还有诸多工程技术,以及资金来源分摊等问题需要解决,但这条“珍珠链”无疑为这个足以提升北方经济格局的世纪工程奠定了根基,剩下更多的是想与不想的问题了。
这就是庙岛群岛,不只是黄渤海分界线上的海岛奇观,更是得天独厚的渤海“咽喉”和实现环渤海大湾区的闭环之地。
上期回顾:澎湖列岛:火山喷出的玄武岩台地,扼东亚海运要冲的“东南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