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总结” 然而,有个参谋竟然隐姓埋名地冒充我

发布时间:2025-02-28 18:52  浏览量:2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军旅生涯这片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广袤天地里,总结,宛如一位隐匿于幕后的智慧军师,悄无声息却又坚定不移地与我并肩同行。

犹记那次集团军机关演习,当演习圆满落下帷幕,众人皆沉浸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与轻松之中,忙着收拾行囊准备离场。而我,深知此时正是复盘的黄金时机。于是,我向身旁的文参谋提议:“先别急着收拾,咱们对着地图,把这次演习的全过程好好捋一捋,把得失梳理清楚,整理成一篇学术论文。”文参谋听后,欣然点头应允。

随后,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未来战争的敌空袭特点与我陆军防空兵的作战使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防空兵兵力编组、火力部署、协同配合、战术执行等关键环节展开了地毯式的细致分析。讨论过程中,我毫无保留地叙述自己的核心思路与关键观点,文参谋则在一旁认真记录,并迅速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初步的文字。初稿完成后,我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逐字逐句地精心修改完善。终于,我们共同撰写的关于战时防空兵使用的学术论文成功登上了《东北军事学术》,并在军区论文评选中斩获一等奖。

在部队的各个岗位上,无论是紧张激烈的战备训练,还是看似琐碎平常的生活保障工作,我始终将总结视为重中之重。每一次活动和工作结束后,我都会独自寻一处安静角落,静下心来,将整个过程在脑海中像放电影般复盘,把经验教训详细记录下来。起初,这些总结不过是零散的文字片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地思考、提炼和完善,它们逐渐蜕变,化作一篇篇研究文章、经验总结和学术论文。多年来,我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军内刊物上,累计发表文章超过40篇,且投稿命中率颇高,在军内学术领域也算小有名气。

然而,有个参谋竟然隐姓埋名地冒充我。那天,夏参谋拿着一本《郑州高炮学院学报》走到我面前,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我定睛一看,署名竟是我的名字。我满心疑惑,因为我从未写过这篇文章。我看向夏参谋,他坦然承认文章是他所写。惊讶之余,我还是耐心叮嘱他:“以后投稿前,一定要先找我一起研究修改,切不可如此随意。”

事后,我反复思索,实在难以理解夏参谋的行为。他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是用自己名字投稿屡次碰壁,才想出用我的名字一试?又或是另有隐情?精心撰写的文章,却不署自己的名字,这背后的缘由实在让人捉摸不透。而刊物编辑在审核时,难道仅凭熟悉的名字就予以刊登?不过,细细想来,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