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八大“黄金法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3-13 11:18 浏览量:8
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稳定最重要的器官。如果肾脏失去正常功能就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我们通常把肾脏长期且逐渐失去功能的状态称为慢性肾脏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蛋白尿、血尿或者肾小球滤过率长期低于正常水平。一旦出现肾脏损害以后,我们就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可能地保护我们的肾功能。
因此,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除了遵循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关注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通常来说,有如下八大“黄金法则”:
一、科学运动
经常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这可以帮助管理肾脏疾病的症状。提倡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医生讨论合适的运动类型,一般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坚持每周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频度、强度、时间和类型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需要与自身的情况匹配。还应当强调慢性肾脏病患者规律作息,避免疲劳。
二、控制血糖
糖尿病会加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风险,积极管理血糖对于肾脏保护非常重要。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近年来国际国内专家都特别强调通过饮食、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等方面共同着手,基于患者的偏好和资源,实现适合每个人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从而严格管理血糖,延缓肾脏损害进展。管理血糖水平可以帮助防止进一步损害肾脏。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需要医务人员进行个性化方案定制和指导。
三、控制血压
高血压不仅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控制欠佳的高血压也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大部分合并高血压。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有无高血压,都应该规律监测血压。通过生活方式管理,使这些患者的血压达到疾病相应的目标血压标准,包括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和焦虑紧张,低盐饮食等,更好地达到血压管理的目标。
四、健康饮食
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加重肾脏负担的情况下摄取机体必需的营养,以及保护残余肾功能。要控制摄入蛋白质的总量,饮食以优质蛋白质食物为主,如牛奶、鸡蛋、鱼肉、鸡肉等。应根据病情相应限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左右。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具体的饮食调整指导,例如,如果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则应当避免食用升高尿酸的食物,例如酒类、动物内脏等。
五、适度饮水
喝水应科学,如果慢性肾脏病患者每天尿量正常,应喝足够的水,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保持身体内环境平衡,减少结石形成。喝水的量应当以保持尿量在每天1500~2500mL为宜。但随着肾脏病的进展,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如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心累等不适时则提示患者需要减少饮水量。
六、戒烟
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损害肾脏细胞,减慢肾脏血流灌注速度,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吸烟也会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使患上肾癌的风险增加50%,因此肾病患者需戒烟。
七、避免滥用药物
肾脏是很多药物代谢产物的排泄器官,因此很多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药物的慢性蓄积,使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这些药物包括止痛药、中药等,因此药物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乱吃药,更要减少所谓“保健品”的使用。
八、规律复查,科学管理
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管理,应当定期复查,根据肾脏病变情况进行调整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建议。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接受规律复查,坚持科学自我管理,也是长期生活方式调整的一部分。定期检查和规范管理应当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总之,慢性肾脏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随着病情变化,其影响和危害也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进行专业化生活方式指导,以更好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