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时刻 | “朋友圈”里买玉镯 货不对版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3-17 20:10  浏览量:8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融入大部分人的生活,这种购物模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消费者面临一些交易风险。当“买家秀”与“卖家秀”存在较大差异时,消费者该怎么办?

近日,西安未央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原告A女士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关注到被告海南B玉石商家,该商家告知A女士其“朋友圈”还有很多“高货”,可低于平台价出售。双方遂添加微信,A女士在其发布的“朋友圈”玉镯货品中选中一款标价25万元的和田玉手镯,双方通过微信转账完成交易。

A女士收到货后认为实物与被告“朋友圈”宣传的货品不符,要求退货。商家以玉镯系贵重物品无法辨认是否系其出售,且“非线上平台交易,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A女士遂诉至未央法院,要求退货退款。

承办法官梳理案情后发现,该案争议焦点在于交易性质认定及退货权保障,遂决定组织双方调解,向商家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即便脱离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或在出售朋友圈商品时未与消费者达成一致退换货约定,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与约定不符,消费者仍有权要求退货。考虑到A女士退货意愿强烈,法官便从维护交易公平、减少双方损失角度出发,引导商家以商业信誉和诚信经营为重,确定解决方案。

后经多次调解,最终由商家自行委托鉴定人员,在确认A女士提交的玉镯确属该商家所售且完好无损后,商家同意退货退款,A女士则主动承担了诉讼费用,双方达成和解。

随着社交平台购物兴起,交易形式日趋多样,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本案中的玉石类贵重物品,其本身被人为赋予了文化标签与内涵,基于一般人的正常生活经验,购买该类贵重且需专业“眼光”的物品,要谨慎甄别和挑选,前往有明确销售渠道的大型商场、专柜更有保障。脱离平台线下交易看似便捷,实则暗藏多重风险。在此提醒消费者需注意:

一、选择正规线上平台购物,切莫脱离第三方担保的电商平台交易,避免直接微信转账;

二、理性对待高价商品买卖,交易前要求商家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保留图文、视频等宣传内容,固定交易证据。

供稿:西安未央法院

作者:陈玥竹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普法时刻栏目协办:陕西法制网法制信息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