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为啥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嘴里,没一句实话呢
发布时间:2025-03-19 13:21 浏览量:8
文/霞姐聊西游
我听到过很多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确实,很多事情能不能成功,其实跟咱们主观的意愿,以及自己掌握的技能没啥太大关系。或者说,这些东西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最关键的,就是“时”和“运”。
那么所谓的“时运”到底是什么呢?也许,西游记里的这个故事,会带给你一些启发。
一、唐僧的无奈
话说弱小的唐僧,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随从,被“剖腹剜心,剁碎其尸”之后,之前发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之类的弘誓大愿基本上已经快被吓没了。
然后,作为西天取经项目的副总经理,天庭方面的话事人太白金星,赶紧下场,变成一个老头,来安慰一下唐僧的弱小心灵,给唐僧打了打气,说道: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然而,从效果上看,太白金星给唐僧打的这针强心剂,几乎就没有什么用,因为马上唐僧就进入了听天由命的等死状态。
唐僧拜别了金星,一个人孤零零的往前走,那是:
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即便跪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苦得个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
而就在这时,他遇见了西游记中的人类战力天花板,号称“镇山太保”的猎户刘伯钦。
这猎户,又给咱们的唐长老,带来了一些小小震撼,作为一个凡人,他用了两个小时,打死了一只老虎。
常言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这道理,其实放到哪都适用。
在唐僧眼里,他既要感谢刘伯钦的救命之恩,但是他也一样要地方刘伯钦会不会把他杀了。
要知道,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个把人,那杀了也就是杀了。
于是,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刘伯钦打死老虎之后,他说的是:
“造化!造化!这只山猫,彀长老食用几日。”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吃荤的。
按理来说,唐僧的信仰还坚定的话,他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刘伯钦:“贫僧乃出家之人,不能吃肉。”
然后,唐僧并没有“忤逆”刘伯钦。为什么?
因为他怕,此时的他,根本就顾不了那么多了,什么清斋戒律,哪TM有保命重要,万一把这山神给弄生气了,他不请我吃饭怎么整?他给我杀了,我又能怎么办?
所以,直到这只老虎都已经做熟了,上了饭桌,唐僧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如果没有后面刘伯钦母亲求唐僧超度他老公这件事,那这肉,吃了也就是吃了,这戒律破了也就是破了。
然而,唐僧怎么也不会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要比让他吃一斤肉难受的多。
二、灵活的经书
话说刘伯钦的母亲一见到唐僧,就请他给自己的老公做一场佛事,具体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人家也没明说。
而这件事,对唐僧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好事。一来,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报答一下刘伯钦的救命之恩。二来,能给他不吃肉找一个台阶。
因为你看后面的情节发展,老虎肉端上桌来,唐僧说的是:
善哉!贫僧不瞒太保说,自出娘胎,就做和尚,更不晓得吃荤。
这时,刘伯钦的反应是:
长老,寒家历代以来,不晓得吃素。就是有些竹笋,采些木耳,寻些干菜,做些豆腐,也都是獐鹿虎豹的油煎,却无甚素处。有两眼锅灶,也都是油腻透了,这等奈何?反是我请长老的不是。
重点在于最后一句,“这等奈何?反是我请长老的不是。”
有生活经验的朋友们应该都能读出来这句话的情感表达,这是真生气了,脾气不好点的,这时候都应该掀桌子了。
这就好比,你去商K找8号,歌也唱了,就也喝了,马上都要去如家了,8号告诉你她来亲戚来了。
就这事,谁能不生气,你为啥不早说?你早说我不就不准备了嘛。
但这也不能怨唐僧,你说你一手拿着钢叉,一手拖着死虎,就这造型,唐僧他敢早说嘛。
而就在这时,是刘伯钦的母亲出来打的圆场,说道:
孩儿不要与长老闲讲,我自有素物,可以管待。
然后,这老太太就领着儿媳妇一顿折腾,给唐僧弄了一顿斋饭。你说这是因为老太太心善嘛?我觉得不是,不过是有求于唐僧罢了。
而此后,刘伯钦也再没给过唐僧好脸色,就在吃饭之前,你看他说的事:
你们出家人,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后来他俩说闲话的时候,那刘伯钦也是相当的阴阳:
似你那长安城中人家,有钱的集财宝,有庄的集聚稻粮,似我们这打猎的,只得聚养些野兽,备天阴耳。
这要是没有他母亲拦着,我估计唐僧是走不出这个屋了。
第二天,唐僧为了刘家的佛事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从《度亡经》开始,接着是《金刚经》、《观音经》、《法华经》、《弥陀经》,最后以《孔雀经》结束,从早上念到晚上,那是绝对够意思了。
可是,我们站着唐僧的心理去看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其实就是在走过场。
不久之前,在那个举世瞩目的水陆法会现场,观音菩萨现了真身,很明确的告诉了唐僧,他会的这些玩意儿都没有用,超度不了亡魂。所以,在唐僧自己的认知里,他知道,就算他念了这些经文,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他从早念到晚,不过就是“演”个刘家人看的。
而刘家人自然也不知道这经书念完了会有什么效果,只能看到唐长老的尽心尽力。这样一来,刘伯钦就会放下对唐僧的偏见与敌意,唐僧也能平安的上路了。
但是让唐僧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念的这些经书,竟然起作用了,佛事刚完,刘家老头就托梦来了,说道:
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这下轮到唐僧懵逼了,嗯?我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来着?
就是因为观音菩萨说我会的这些东西不好使,不能为我干哥哥李世民超度亡魂,确保他的江山永固。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我会的这些经书,这不是好使吗?
那你李世民想要地府安宁,你把你当时杀的人的名单给我,我在长安给你念就得了呗!干嘛非得让我遭这么大罪啊!
还有这观音菩萨,这嘴里真就一句实话没有啊!为了攒成这西天取经,那是谁都骗啊!
三、“时代”和“命运”
至此,原著里的故事情节讲完,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我文章开头的话题了。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上位者们总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诱导下位者们做一些事情。
这经,明明不用取,它就有疗效。观音菩萨她非得告诉你,这玩意儿它不好使,然后让你跑十万八千里。
地府枉死城里的那些冤魂,明明可以按次序排队,等着有意愿,有能力的“唐僧”们在长安城里为他们超度解脱。可是为了佛祖的取经项目,他们就得“好好的”在地府待十四年,然后才有超度的机会。
对于这些人,在官方意义上来看,那就是你“恶业未尽”,你就是要在那里面受苦。
而对于车迟国的那些,因为崇道抑佛,而受到百般折磨,恨不得天天自杀的的和尚们,这西天取经的团队,对他们来讲,就是能解脱他们的“善缘”。
上位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欲望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之后,它就是会有跟着收益的普罗大众,也会有被“大山”压死的芸芸众生。而对于下位者来讲,这就是冥冥中不可琢磨的因果和报应。
就像猎户刘伯钦这一家人,刘伯钦是猎户,刘伯钦他爹自然也是猎户。他为啥会到地府“日久不得超生”,那就是因为杀生太多,不符合佛门的核心价值观。
可是,他家遇到了唐僧。唐长老这经一念,前面一生中造成了“杀业”,那就真变成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忽然一下,就从大唐的边疆猎户,投胎到中华腹地的富贵人家,完成阶级跃迁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善与恶。
一切,其实都在跟着领导的选择走,皆有缘法。更你个人的能力和意愿,关系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