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钻石的仿制及易混宝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3-20 21:50 浏览量:8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钻石仿制品。
早期的钻石仿制品多采用玻璃制成,随后为了模拟钻石那令人瞩目的火彩,业界开始采用天然无色锆石。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相继研发出多种基本性质与天然钻石相仿的仿制品。例如,早期使用的合成金红石,虽具备高色散特性,但因其硬度较低、色泽偏黄且色散过度明显,易于识别。为克服这一缺陷,人造钛酸锶晶体应运而生。其色散性能接近钻石,颜色较为纯净,然而硬度仍显不足,棱线与刻面的锐利程度亦无法与钻石相提并论。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更多与钻石高度相似的仿制品被生产出来,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钆镓榴石等,其中合成立方氧化锆更是成为了钻石的最常见的仿制品(见图1),它不仅无色透明,而且折射率、色散及硬度均接近天然钻石。
图1 锆石也有令人瞩目的火彩(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无论是钻石仿制品还是易于与钻石混淆的天然宝石,它们主要聚焦于模仿钻石的无色透明、高色散、高折射率等特性,但在其他性质上与钻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凭借这些差异,我们能够将它们逐一区分。
图2 合成碳硅石放大观察(图片来源:《钻石辩假》)
市场上常见的易与钻石混淆的无色透明天然宝石包括水晶、锆石、蓝宝石及托帕石。钻石的其他仿制品,如铅玻璃、锆石及合成立方氧化锆,它们虽拥有与钻石相似的火彩,尽管不及钻石那般璀璨夺目,但在无专业仪器辅助的情况下,消费者仅凭经验难以准确区分。辨别此类仿制品需借助热导仪进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碳硅石在热导仪下的反应与钻石相同,因此需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以进行区分(见图2)。
鉴于此,当消费者无法对所购商品进行准确辨别时,建议将商品送至专业权威的检测机构如珠宝国检(NGTC)进行检测并获取证书,以便后续维权。若尚未购买,则建议消费者优先考虑购买附有相关资质证书的商品,以降低购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