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来袭!国补政策点燃AI眼镜黄金时代,消费爆发,受益公司出炉
发布时间:2025-03-20 17:12 浏览量:13
2025年,AI眼镜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专属道具。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落地,这一智能穿戴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大众生活。上海率先推出最高15%的购机补贴,也就是单件补贴上限500元。
北京、深圳等地也蓄势待发,一场由政策驱动的AI眼镜革命正在上演。这场变革背后,不仅是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更是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深度融合的标志。
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自2025年起,AR/AI眼镜被纳入数码产品补贴范畴,消费者购买指定品牌产品可享受15%的即时补贴(最高500元)。
以上海为例,购买Rokid AR Lite,原价3099元,消费者仅需支付2634元,节省近500元。这种即选即享的模式大幅降低了尝鲜门槛,直接刺激了终端销量。
此外,飞鸿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朱殿荣指出,国补政策不仅是为了促进消费,更是为了推动AI/AR技术普及,加速产业链升级。地方政府将AI眼镜定位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意在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
继上海之后,深圳、北京等城市已计划跟进补贴政策。深圳市更提出目标:到2026年,AI终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AI眼镜被列为重点支持品类。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75万台,同比增长107%。小米、Rokid、李未可等品牌密集发布新品,如小米AI眼镜、RokidGlasses等,覆盖办公、运动、娱乐多场景。
由此而推动光波导技术、大模型交互、轻量化设计成为竞争焦点。例如,Rokid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提升显示效果,而百度小度AI眼镜则搭载中文大模型实现智能翻译。与此同时,供应链的成熟使成本下降30%,进一步推动产品普及。
我们知道,早期用户以科技爱好者为主,如今职场人士、户外运动群体甚至中老年人纷纷入局。
当下,中国信通院已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涵盖防抖、续航、隐私安全等60余项指标,推动行业标准化。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突破光学模组、芯片等核心技术。
据预测,2030年全球AI眼镜年发货量将突破1.3亿副,中国凭借政策支持与供应链优势,有望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上海、深圳等地的补贴可通过电商平台自动抵扣,购买前需确认收货地址是否符合条件。此外,优先选择提供线下体验服务的品牌,可以避免“参数虚标”。
以下是相关受益公司名单:
总之,国补政策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AI眼镜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大门。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消费者以更低成本拥抱未来,企业凭借创新争夺市场,而中国则通过政策与产业协同,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或许不久的将来,佩戴AI眼镜将成为如使用智能手机般自然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