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被当黄金炒?三巨头合谋涨价21倍遭重罚2.23亿 这操作太离谱
发布时间:2025-03-26 03:30 浏览量:7
你听说过白菜价炒到黄金价的魔幻故事吗?这回医药圈给你整了个大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一针从成本价翻21倍卖到天价,三家企业硬是把救命药玩成了金融产品。要不是监管部门一纸2.23亿罚单砸下来,老百姓的救命钱怕是真要填进这群"药贩子"的无底洞。
这事儿离谱到什么程度?想象一下,你楼下的包子铺、理发店、小超市突然联手签协议:包子只准卖50块一个,理发必须充5000会员卡,超市卫生纸按片计价。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骂街对吧?可这三家药企就敢在救命药上搞这套!公立医院归A公司,民营医院归B公司,剩下C公司负责查漏补缺,活脱脱把全国医院当自家菜园子分。更绝的是,他们连涨价剧本都写好了——先集体断供制造恐慌,再同步抬价收割市场,11倍起步、21倍封顶的涨幅,比茅台股价蹿得还猛。
有人说罚2.23亿是不是太狠?咱们算笔账:一支成本不到5元的注射液被炒到上百元,全国重症肌无力患者每年要多花几十亿冤枉钱。这哪是卖药,分明是拿人命当提款机!罚得越狠,老百姓的救命钱越安全。更何况这次连企业高管都没放过,50万个人罚单直接拍脸上,彻底断了"罚公司不罚个人"的侥幸心理。
但深挖这起案件,有个细节细思极恐——从断供、涨价到分地盘,整套操作行云流水,明显不是第一次干。这不禁让人怀疑:医药行业还有多少这样的"价格俱乐部"?去年某降压药厂家被曝操控渠道,前年某抗癌药企因垄断挨罚,每次罚单背后都藏着更庞大的灰色网络。就像打地鼠游戏,冒头一个打一个终究治标不治本。
值得庆幸的是,监管部门这次亮出了新武器。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新增"个人责任"条款,直接把板子打到决策者屁股上。试想,如果每个行业大佬都知道操纵价格可能让自己倾家荡产,他们签字画押前还不得掂量掂量?法律利剑悬在头顶,总比挂在墙上管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罚单再重也是事后补救。想想那些因为药价暴涨被迫中断治疗的患者,他们承受的痛苦岂是罚款能弥补的?最近某短视频平台曝光的"药价焦虑症"群体,多少人为了省钱自行减药导致病情恶化。当治病救人的行业开始算计怎么从病人身上榨油水,这比任何疾病都可怕。
站在2024年这个节点回看,这起案件或许会成为医药改革的里程碑。但老百姓真正期待的不是天价罚单的威慑力,而是从药厂到药房整条产业链的透明化。就像现在买菜能看溯源二维码,买药能不能查到真实成本?当阳光照进每个阴暗角落,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自然无处藏身。
如果你发现常用药价格突然翻倍,第一反应是怀疑药企搞鬼还是接受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