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中国东海绿宝石,为啥没人住?揭秘其前世今生与未来可能
发布时间:2025-03-26 05:32 浏览量:5
站在浙江温州的码头向东望去,三百多公里外的碧波深处,有一座被海鸟环绕的岛屿。那里春天山茶花开得漫山遍野,秋天棕榈叶在海风中沙沙作响,可就是这么个被称作“花鸟岛”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竟没有一户人家安家长住。
咱一般人儿可能要问:这钓鱼岛不是咱们中国的固有领土吗?咋到现在还荒着?是岛上没淡水喝,还是藏着啥秘密?
今儿咱就掰扯掰清,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海疆明珠到底啥模样,为啥咱妈宁可在海上巡航守护,也不派人轻易登岛定居呢?
钓鱼岛这名字听着就带着故事。明朝那会儿的《顺风相送》航海手册里,白纸黑字记着“钓鱼屿”这地名。那会儿的福建渔民驾着小船,顺着洋流就能摸到这处天然渔场。
您瞅瞅,岛周围的海域鱼群扎堆,渔民们捞完鱼就在岛上晒网补船,顺手摘点山茶花泡水喝,采点海芙蓉治风湿。到了清朝,朝廷更是把这儿划给台湾宜兰县管着,每年派水师巡逻,防着倭寇脚盆儿鸡来犯浑。
要说这岛的地形,那叫一个“奇”。东西长不到四公里,南北宽不到两公里,搁陆地上也就是个村子大小,可岛中央愣是拱起一座山:高华峰362米,站在山顶能瞅见咱台湾省的山影儿。
东南边儿的悬崖陡得跟刀削似的,北坡倒是平缓,长满仙人掌和棕榈树。东边有片岩礁,潮水一退,底下全是巴掌大的鲍鱼和海胆,小编写到这哈喇子都淌出来了,不过可别惦记着去捡,咱妈现在管得可严着呢。
您要问这岛上有没有淡水,咱得说实话:有,但得看老天爷脸色。高华峰山脚有几条季节性的小水沟,雨季时水流哗哗的,能灌满几个水塘子。可到了旱季,水沟缩成蚯蚓那么细,岛上的海鸟都得排队喝水。
自然资源部派船绕岛测绘,发现山腰上的石头缝里能渗出水珠子,算是岛上的“天然水窖”,可要供人长期生活,这点水还不够喂饱一个三四十人的生产队,所以说看出咋回事来了吧?钓鱼岛跟永署岛两回事,永暑岛地下能存下够七万人使用的淡水,钓鱼岛就不一样了,淡水非常紧缺。
再说这气候,夏天湿热得能拧出水,台风一来,浪头能掀到半山腰。岛上没遮没挡的,七八级海风刮得棕榈树直不起腰。
冬天倒是暖和,可海雾一来,三五天见不着太阳。您说这地方能住人吗?潮湿、闷热还缺水,住人是真难。早年间渔民在岛上搭过草棚子,可一阵台风过来,连人带棚子全给卷海里去了。
别看现在没人住,钓鱼岛可是个“聚宝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在东海探出石油资源,脚盆儿鸡立马红了眼,红眼也没招,跟它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咱中国渔民更稀罕海里的鱼:带鱼、黄花鱼、马鲛鱼,一网下去能捞上千斤,这可比海底的石油实在多了。
岛上还长着宝贝。山茶花的籽能榨油,棕榈叶能编蓑衣,仙人掌的果子甜过蜜枣。最绝的是海芙蓉,这草药泡酒能治关节炎,晒干了卖到药材市场能换钱。
不过现在咱妈不让随便上岛采药,就怕破坏了生态。您瞅瞅自然资源部拍的照片(小编就不晒了,想看自己搜搜),海鸟在石头堆上搭窝下蛋,海龟趴在礁石上晒太阳,这要是一堆人上去折腾,怕是鸟蛋都得让人捡光了。
有人要问:咱修个码头盖个砖石房子,弄点海水淡化设备,不就能住人了吗?咱妈可比咱想得长远。
钓鱼岛离台湾基隆才不到两百公里,离冲绳倒有三百多公里,这地界儿太敏感,住人容易惹麻烦。岛上生态脆得跟玻璃似的,海鸟见着人就飞,珊瑚礁经不起污染。前些年脚盆儿鸡搞“国有化”那会儿,咱海监船天天在周边转悠,渔民都懂规矩:鱼照捕,岛不上,不能给咱妈添乱。
咱妈其实早有盘算。发布的《钓鱼岛地形地貌调查报告》,连水下几十米的地形都测绘得清清楚楚。卫星天天盯着岛上的植被变化,科学家定期乘船搞科研。
等哪天技术成熟了,保不齐在岛上建个气象站,给过往渔船发天气预报;或者修个生态观光栈道,让老百姓远远瞧瞧这“东海绿宝石”。
最后得说说守岛人。虽然岛上没常住居民,可中国海警船一年到头在周边转悠。老船员曾亲眼见过脚盆儿鸡的巡逻船想靠近,咱海警拿大喇叭一喊,对方撒丫子就跑。渔民老张头更逗,他说在钓鱼岛附近打鱼特有安全感,“就跟在自家后院挖土豆似的”。
这岛就像个不会说话的老祖宗,看着子孙后代在海上忙活。它经历过明朝水师的战鼓,听过清朝渔船的号子,如今又见证着现代化海监船的汽笛。
或许将来某天,当生态保护技术足够先进,科技足够发达,局势足够安稳,咱妈也能在这盖起科研站,勘探石油,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东海的碧波之上,咱也能在这常住。到那时,钓鱼岛的故事才算真正翻开新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