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太难了,我前几年回老家种砂糖桔,如今已经种不下去了

发布时间:2025-03-27 18:34  浏览量:10

“田间若有名利路,牧童何必苦读书”——这句流传在农村的老话,如今在我听来格外刺耳。五年前,我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农业的憧憬,毅然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承包了三十亩地种植砂糖桔。如今,我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回到城市打工还债。

记得刚回来时,村里的老支书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有出息,知道回来建设家乡。"那时的我,看着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砂糖桔,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第一年,我投入了全部积蓄二十多万,整地、买苗、施肥、请工,样样都要钱。农资店老板信誓旦旦地说:“砂糖桔是黄金果,种下去就是钱。”可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

第二年挂果时,市场价格突然暴跌。前些年还能卖到三四元一斤的砂糖桔,一下子跌到了八九毛钱。更可怕的是,我老家整个地区都在疯狂扩种砂糖桔,市场上供过于求。本地人把砂糖桔叫做“杀人桔”,这个绰号背后是多少像我这样的种植户的血泪。那一年,我亏了十五万,想着也许是暂时的市场波动,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

第三年,厄运接踵而至。先是春季的倒春寒导致大量落花,接着夏季又遭遇干旱。为了保果,我不得不高价请人抗旱浇水。等到收获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早霜又毁掉了三分之一的果子。算下来,这一年的投入超过三十万,收入却不足十万。银行催还贷款的电话开始频繁响起,我整夜整夜地失眠。

最让我心寒的是,当初鼓励我返乡创业的某些人,转眼就变了脸。村里以“统一规划”为由,要求所有果园必须进行“标准化改造”,光是购买指定的防草布就花了近五万。后来才知道,这些“指定用品”的供应商,都是某些领导的亲戚。正如老话说的:“返乡创业,有几人成功。老家看得见的钱就那么一点点,轮得到你去挣?回去不扒你几层皮别想走。

第四年,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农资店不再给我赊账,请不起工人,我和妻子两个人起早贪黑地干。收获季节,看着满园黄澄澄的果子,我却愁眉不展——连采摘的人工费都付不起了。最后只能以极低的价格整园打包卖给果贩,又是血亏的一年。

现在回想起来,农业创业的坑实在太多:农资价格年年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自然灾害防不胜防。更可怕的是,一旦某个农产品赚钱,立刻就会引发跟风种植,导致产能过剩。正如我们当地人说的:“凡是能赚钱的事,都不会超过两年好做,凡是能赚钱的项目,都一窝蜂搞,最后全部亏本。

那些坐在办公室里高谈“乡村振兴”的专家们,可曾真正了解农民的困境?那些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政策,有多少落到了实处?在我看来,很多所谓的扶持政策,不过是“以反返乡创业为借口,完成银行贷款业务”罢了。像我这样的普通农民,“赚钱的前提是你有门路,不然再多钱也是打水漂”。

如今,我不得不把果园转租给别人,再次回到城市打工。每个月六千块的工资,除去生活开支,全部用来还债。妻子常说:“下辈子不再做农业了。”而我则想起了离乡前老父亲的话:“我们普通人哪有那么大的远大抱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明白就不错了。

在农村,像我这样“亏起内裤都没得穿”的砂糖桔种植户不在少数。农业的风险太大,回报太慢,而农产品的价值又被严重低估。那些成功的故事背后,往往是成百上千个失败者的血泪。我终于明白了:创业不是请客吃饭,农村创业更是九死一生。如果没有特别的渠道和资源,“真以为自己是刘强东吗?真把自己当一回事!

我的故事,或许能给那些怀揣农业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些警示。农村不是逃避城市压力的避风港,农业也不是低门槛的行业。在投身农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量力而行。毕竟,能改变家乡摆脱贫困的全国有几个?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或许才是最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