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链”赋能 智行长江

发布时间:2025-03-28 15:23  浏览量:15

3月27日,“长江新链”开通运行,标志着长江干线以5G宽带传输网络全覆盖为核心的“通信链”“应用链”“创新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初步建成,长江航运正式迈入“全要素互联”的新阶段。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联合推动,融合5G、5G-A(5.5G)、北斗、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长江航运智能化水平。

“五链”一体

破解智能航运瓶颈

长江黄金水道作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沿江80%以上的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运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江干线跨度长、地形复杂、船舶流动性大,导致航运通信网络覆盖面受限、数据传输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航运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在长江叠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信号升格”要求,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长江航运要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长航局局长刘亮表示,“长江新链”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重要内容,通过建设5G全覆盖的“通信链”,打造联人、联物、联船的“应用链”,构筑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新产业的“创新链”,提供全流域、全方位管控的“服务链”,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链”等五大关键链,为长江航运提供全方位的感知和通信保障。

作为全球5G网络规模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涛表示,优质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是建设智慧长江的重要保证。他认为,建设智慧长江是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命题,对于促进沿江产业升级、守护长江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据了解,“长江新链”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家部委、沿江地方政府及涉水行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并于2024年初纳入“智慧长江建设及应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纪检组组长张宏宇表示,“长江新链”的运行,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同共治,促进长江沿线各地在航运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伟表示,“长江新链”开通运行,既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智慧长江建设的关键一步,与湖北打造“五大支点”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融合创新

形成通感智联网络

当船舶距离基站2公里就能被“5G-A”技术准确感知到,并实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秒级跟踪航行轨迹,网络上行速率从100Mbps提升到400Mbps……发布会上,“长江新链”创新成果——全球首个内河航运“5G-A通感一体商用组网”精彩亮相。

该创新成果,基于5G通信基站连续覆盖优势,既可满足航行船舶5G通信需求,还可通过连续组网,监测航行速率大于5km/h的船舶,填补了传统感知雷达监控盲区。据了解,“5G-A通感一体技术”于去年10月在长江武汉及宜昌段水域开展应用试点,并成功完成组网验证。这项成果是先进通信技术与传统航运通信网络有机融合,并深度应用于航运业务的成功实践。

为构建全方位感知和通信保障,中国移动组建核心团队调研走访长江沿线6省2市,针对长江沿岸地形地貌和船、港、岸等各类通信需求,不断优化“长江新链”技术方案,并联合长江通信管理局创新建立“陆水空天立体组网模式”。

据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晓雷介绍,依托“5G-A”与AI这两项前沿技术,“长江新链”可支撑构建一个集智能航运、高效物流、精准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船舶智能航行方面,基于5G-A通感一体能力,通过整合船舶传感器数据、气象水文信息以及AI算法,可为船舶实时规划最优航行路线,避开各类潜在危险,提高航行安全性与效率;港口作业环节,基于5G-A的高速通信能力,AI智能调度系统能根据船舶到港时间、货物种类与装卸需求,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升港口吞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航运安全监管领域,利用5G-A传输的高清视频与AI图像识别技术,可实时监测船舶航行状态和货物装卸过程,及时发现并预警各类安全隐患,为长江航运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梁长岛认为,作为国家“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交汇点,长江航运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基于“长江新链”,各类创新应用如火如荼开展,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步伐加快。长江通信管理局结合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自主研发的“北斗+视频AI”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并提醒40余项船舶驾驶不安全行为;联合湖北移动等单位打造的长江航运首个“北斗+5G”智慧海事示范区,建成陆水空天一体化监管平台,让船舶动态“看得清”“管得了”“控得好”“停得准”……

数智引擎

释放黄金水道效能

从提升物流效率到激发产业活力,从强化管理效能到助力生态保护,“长江新链”犹如强大引擎,驱动长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能”。

据长航局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处处长沈延虎介绍,“长江新链”实现了航运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监控,可显著提升航运物流效率。例如,长江武汉段成功打通港口、船舶、货物数据流,减少了信息壁垒,使港口枢纽运行更加高效。这种智能化转型不仅缩短了船舶待港时间,还通过智能调度提升了货物周转速度。

在提升航运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上,“长江新链”成效同样明显。智能管理平台基于“长江新链”可实现“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让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航运全要素信息,强化动态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长江新链”可不断优化功能,让船员更便捷地获取航道、锚位等信息,提升航运服务体验。

“长江新链”的建成运行还为绿色航运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实时监测船舶水污染物排放和岸电使用情况,促进防污共治,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目前,长江干线的3.8万艘船舶基本实现“零排放”,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1.8万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2024年岸电使用量达1.9亿千瓦时。

长江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沈建军说,下一步,该局将加强与沿江涉水单位合作,开展多维度的场景应用创新探索,共同推动“长江新链”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长航局副局长王建斌表示,该局将秉持“共建共用、共营共赢”理念,与中国移动携手,为行业各方在数据共享、流程互通、现代管理、智慧服务等方面赋能;同时,在水利、公安、环保、农业(渔业)、水电等涉水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应用,为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全媒记者 李璐 魏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