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地震,摊主抓起三件最贵的翡翠再跑,到底对不对?
发布时间:2025-03-30 18:12 浏览量:11
[老胡总说:保持好奇心,人就不会老]|十点洞见
缅甸大地震,摊主的第一反应是抓起三件最贵的翡翠高货,转身就跑。这个做法到底对不对?
地震来了,先跑还是先抢?摊主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缅甸发生7.9级地震,一位翡翠摊主瞬间拿起最贵的三件货品往外跑——这件事迅速引发热议。有人觉得他冷静、理智,能在生死关头做出资产最大化的决定;也有人批评他,说“命都顾不上了还想着钱?”那么,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人们如何最大化平衡生命与财产?摊主的策略到底对不对?
1. 这事怎么看?
先不急着批判,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的摊位上货值1000多万,而地震来临时,他能做的只有几秒钟的决定。在这个瞬间:
• 如果他直接逃跑,所有货品可能会被震毁、遗失、被哄抢,损失惨重。• 如果他耗费时间去收拾所有货物,可能会命丧废墟之下。• 最优解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走最值钱的部分,迅速撤离。他的行为看似“爱财如命”,其实是一种瞬间价值判断——当场快速选择资产浓度最高的货品,以最小的“搬运成本”,减少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 “危机瞬间的本能决策” 。人在极端压力下,大脑会自动筛选 “最有价值” 的物品带走,而不是无序地乱拿东西。摊主没去拿摊位上的普通翡翠,而是直接精准地抓住了最高货值的三件,说明他的大脑在那一刻做出了高效的经济决策。
2. 危机时刻,人应该怎么做?
任何危机下,最重要的优先级是:
1. 活着!活着!活着!2. 尽量减少财产损失3. 关注身边人的安全,避免次生灾害如果危机来临,你的时间足够短,只有几秒钟,那“保命”是唯一的选项,再贵的东西都不如命值钱。但如果你有短暂的反应时间,那就可以思考如何最小化财产损失,而不影响生命安全。
现实案例:
• 2008年汶川地震,有学生第一时间躲到桌子下,最终成功获救,而有些人惊慌失措跑向楼梯,反而被坍塌的建筑砸中。• 商场火灾,最聪明的策略不是忙着抢钱,而是顺手拿走能携带的贵重物品(如包里的现金、珠宝等)迅速撤离,而不是贪心地回去拿更多东西。• 战乱撤离,许多富人能保住财富,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幸运,而是他们早早做好了应急准备,该跑的时候绝不犹豫。所以,摊主的行为,乍一看像是“贪财”,但如果他能做到 “顺手拿货,但不影响逃生”,那就是一个极具理性的决策。
3.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理解这种行为?
其实,人们对待“灾难中的财产”这件事,往往存在认知偏差:
1. 普通人思维:命最重要,钱没了可以再赚• 这种观点是对的,但前提是钱真的可以再赚。现实是,并不是所有财富都能轻易恢复,尤其像翡翠这种昂贵货品,可能是摊主多年积累的财富,他如果全损失,可能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经济水平。2. 企业家/商人思维:风险管理,尽量减少损失• 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钱不只是“钱”,更是他们所有的积累、未来的生活保障。因此,他们会在紧急情况下,本能地寻找 “最值钱但最容易带走的资产”,以降低损失。这其实就像有人家里着火了,第一时间去拿手机、存折、护照,而不是抢电视、冰箱——这不是“贪财”,而是理性筛选最关键资产。
4. 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做好危机中的资产管理?
摊主这次的“顺手拿货”是被动应急,但如果有更好的预案,他就不需要在短短几秒内做选择,而是可以更冷静地处理:
1. 分散资产存储• 高价值的货品可以提前放置在便于携带的“应急箱”里,比如一个防震防火的小保险箱,灾难发生时,直接拎着就跑。2. 设置“危机清单”• 像一些大商人,家里都有紧急撤离包,里面有护照、现金、硬盘、贵重物品。这样在灾难发生时,不用临时做选择,而是直接拿走。3. 购买保险• 如果摊主提前给货品买了商业保险,就算损失了部分财产,也可以通过理赔降低损失,而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财物。4. 定期演练撤离• 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最怕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人的慌乱。如果提前有演练,知道自己在危机时要怎么做,就不会出现“混乱抢夺”或者“呆在原地不动”的情况。5. 结论:摊主的策略,理性但不完美
• 对个人而言,摊主的行为在极限情况下做到了“顺手救财,但不影响逃生”,是危机瞬间的本能经济决策,并没有错。比起惊慌失措的人,他至少做了一个经济最优解的选择。• 对社会而言,这种行为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它挑战了“生命至上”的道德观。但从危机管理角度 来看,合理规划财富撤离方案,才能让人在灾难中做到真正的理性抉择。• 最好的策略,不是在地震发生时才去想“该拿什么”,而是提前做好财产危机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跑的时候还要思考带哪块翡翠”这种情况。所以,摊主这次“拿三块高货就跑”,也许是一次侥幸的成功,但下次呢?如果没有那么幸运的时间窗口,他还能这么冷静地筛选财物吗?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危机面前,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老胡最近研究博弈论,他也给出了解读: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位翡翠摊主的行为可以理解为 “有限时间内的最优策略”,类似于囚徒困境中的决策权衡。在地震这种高时间压力的环境下,他面临两个主要选择:
1. 直接逃生(保证生命安全,但财产损失极大)2. 拿走部分财物后逃生(平衡生命与财产损失,但可能增加风险)他的决策类似于“风险控制博弈”——在短时间内,他需要最大化生还几率,同时最小化财产损失。因此,他本能地选择了单位价值最高、体积最小的资产,以优化 “逃生时间—财产损失”曲线。
如果他花费更多时间抢救更多资产,坍塌风险增加;如果完全不考虑资产,则损失过大,影响长期生存。这符合纳什均衡——在有限信息和紧急状态下,他找到了对自己最优的行动策略,即:“拿三块最贵的就跑”,而非耗时更长的其他策略。
结论:这是一种非合作性博弈下的理性抉择,优先保证自身生存,同时以最小行动成本降低损失,实现“安全—财产”双重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