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们,你们欠中国城市多少黄金十年?
发布时间:2025-03-31 20:55 浏览量:12
2025年3月的成都南三环,一栋栋灰暗的钢筋骨架刺破天际,裸露的混凝土墙面上爬满藤蔓,与百米外金融城璀璨的玻璃幕墙形成荒诞对比。这片名为“南城都汇”的烂尾楼群,正是二十年前李嘉诚家族在内地商业版图的缩影——当资本巨鳄用囤地、抵押、套现的“三步走”榨干城市发展红利后,留给中国的不是繁荣的社区,而是五千套空置的“水泥棺材”和无数被耽误的黄金发展期 。从成都到上海,从北京到重庆,这场横跨三十年的“城市收割”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某个商人的道德沦丧,更是一场资本投机主义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集体背叛。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早已将“时间杠杆”玩到极致。2004年,当成都市政府以每亩205万元“天价”出让高新区地块时,鲜有人意识到这场交易的真正代价——和黄以21.35亿元拿下1036亩土地后,仅开发三分之一便抵押给银行套现26亿元,比拿地成本还多赚4.86亿元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财技,本质是将地方政府视为免费的土地增值工具:政府投入数百亿修建地铁、引进名校、打造商业中心,而资本只需静待周边地价从每平方米3000元飙升至26000元,便能坐收20倍暴利 。更令人愤慨的是,当2020年成都市政府切断其融资渠道时,李嘉诚仍能以71亿元转手剩余地块,净赚38亿元离场,留下5747套无法交付的房源在金融城核心区腐烂 。这种“精准收割”模式在上海、北京等地不断复制:世纪汇广场囤地12年转手净赚124亿港元,御翠园地块捂盘22年地价暴涨47倍,东莞项目被罚7915万元闲置费仍净赚数十亿……资本巨鳄们用法律漏洞织就的捕网,将中国城市发展的血肉吞噬殆尽 。
这种投机模式的破坏性远超普通商业行为。在重庆杨家山地块,李嘉诚2007年以24.5亿元购入的2500亩土地,十年间仅象征性开发便以200亿元转手,直接导致规划中的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全部烂尾,周边居民不得不忍受长达十年的“城市荒漠” 。更荒诞的是其发明的“分期开发术”——北京御翠园项目将886亩土地切割成三期,每期间隔8-10年开工,既规避了“土地闲置”的法律风险,又完美吃透从每平方米1750元到76000元的房价涨幅 。当地方政府试图以约谈、罚款等手段约束时,资本早已通过复杂的离岸架构将利润转移,留下的只有无法执行的处罚决定书和永远追讨不到的社会成本。
资本的无序扩张正在摧毁中国城市的发展逻辑。在东莞海逸豪庭项目,李嘉诚1990年代拿地后“开发”25年,期间将容积率从1.0偷偷提升至3.0,把规划中的高端社区变成密集的“鸽子笼”,每平方米利润却从3000元飙升至13000元 。这种“规划套利”的恶果正在全国蔓延:上海真如副中心因高尚领域项目拖延13年,错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大连西岗地块空置8年直接转卖,导致城市更新计划搁浅……资本巨鳄们用“合法合规”的外衣包装着最野蛮的掠夺,他们不是城市的建设者,而是寄生在土地财政肌体上的吸血鬼 。
当“李嘉诚们”将228亿美元港口资产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时,这场资本游戏终于撕下最后遮羞布。巴拿马运河港口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其控制权转移意味着中国船只可能面临每次150万美元的歧视性收费,国家战略安全遭受直接威胁 。更讽刺的是,当中资企业溢价30%求购时,李嘉诚宁愿选择折价卖给美资——这种“宁赠友邦,不予家国”的选择,暴露出某些商人精神内核的虚无:他们可以为了0.1%的额外利润出卖民族利益,却不愿为养育其成长的沃土保留丝毫温情 。
历史的镜子照出资本的两幅面孔。当曹德旺捐资百亿建校、任正非死守5G技术高地时,某些“超人”却在用囤地赚取的暴利购买英国电网、收购澳洲酒庄。他们擅长在金融危机时抄底国有资产,在政策宽松期鲸吞核心地块,在监管收紧前金蝉脱壳——这种“精准逃顶”的“商业智慧”,实则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14亿人共同福祉之上的极端利己主义 。正如《大公报》发出的世纪之问:“伟大企业家岂能没有家国脊梁?”当香港七成港口、四成电力被长和系垄断,当北上广深黄金地段沦为资本赌场,我们终于看清:某些商人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踩着国家崛起红利完成的血腥原始积累 。
成都金融城的烂尾楼群在暮色中沉默,那些扭曲的钢筋如同插在城市心脏上的耻辱柱。它们无声地控诉着:中国城市失去的何止是38亿土地差价?被资本游戏耽误的黄金十年,被囤地模式扭曲的发展路径,被投机思维异化的商业伦理——这些看不见的代价,远比账面上的数字更为惨痛。当新修订的《反垄断法》将“战略资源囤积”纳入监管,当香港国安法对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亮剑,我们期待看到一个资本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时代。毕竟,任何商业传奇的丰碑,都不该建立在千万市民的集体遗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