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朋友圈”,重新定义旅行目的地丨九派时评

发布时间:2024-10-04 03:17  浏览量:12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据澎湃新闻报道,郑州成为全国“高铁朋友圈”最广的城市,位列前五的城市依次还有武汉、长沙、合肥、北京。

高铁普及,对人们出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假期,从北京出发,坐5小时高铁,你能直达100 个地级市和2个直辖市。大众用脚投票的结果最具说服力:高铁已成为自驾之外,占比最高的出游选择。


2024年国庆期间,武铁列车/图源:工人日报

高铁通达效率的提升,在丰富游客出游选择的同时,也实际上让更多的地方拥有了“被选择”、从而“出圈”的可能性。比如,这几年的文旅市场中,有一个愈发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非典型的旅游城市,成了游客的“新宠”。以这次黄金周为例,一批小众旅游目的地展现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假期首日的订单同比增长50%以上。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早有迹可循。如此前爆火的淄博,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集聚大批游客,高铁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

此外,这些年的重要节假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文旅新现象,即返乡游。高铁时代,不少身处异乡的“打工人”往往也在节假日选择回乡“重识家乡”。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高铁几小时即达让随时返乡不再是一件需要太多准备的行动。这背后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一种时空距离,更是一种心理距离。

从宏观角度看,高铁的普及,将大部分国土空间纳入高铁网络之中,实际是完成了一种空间版图的重构。它意味着各区域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人、物、信息的流动,都变得更加高效;从微观角度看,它也让更多的地方,在高铁网络中,重新确立新的发展方位。比如,对于郑州、武汉这样的高铁枢纽城市来说,这意味着新的枢纽地位的确立,带来的是更明显的资源聚集效应,在产业发展、城市规模上,都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对不少的中小城市而言,这也在推动新的发展方式和定位的转变。

如今不少中小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在减少,但在通达高铁后,通过纳入大都市或都市圈的“数小时高铁圈”,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让一些特色的资源、景观被更多看见,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它们的存在感恰恰是在强化的,而不是在削弱。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人口减少,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像有的“小城”,全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已是本地常住人口的数倍。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仅仅是以常住人口的发展变化来衡量和评估它的发展空间,难免失准。

实际上,中国大众旅游的兴起过程,与高铁发展进程是高度吻合的。高铁的普及,一方面是让更多人有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可能性,整体降低了大众出游的门槛;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地方发展文旅这样的外向型服务业,有了更多的预期。这些年,随着消费的重要性提级,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文旅,这背后其实有着一个重要前提,即各区域间的交通通达度显著提升。如果少了高铁网络日益完善这一背景,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地方有底气参与文旅市场的竞争。可以说,通过高铁,越来越多的地方都获得了重新连接外部世界的方式,发展文旅产业,正是其中的一种路径。与之相应的是,文旅市场的资源和服务供给,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一些极具特色的资源和景观,也拥有更多被发现、变现的可能性。

在如今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背景下,高铁的普及也为统一大市场之于拉动内需的价值,写下了一个代表性注脚。众所周知,铁路相较于公路等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有着更强烈的“全国一盘棋”特点,这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其实有着内在的契合,不仅保障了建设效率,也使得其在宏观上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理论上,高铁所到之处,都可以称为是统一大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高铁游的火爆,预示着越来越多的高铁沿线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版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由此带来的文旅消费增量,就是助力内需扩大的具体表现。

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正在重新定义国人的旅行方式,也在为“旅行目的地”的打造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高铁,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心目中理想的旅行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旅行目的地的竞争也站到了同一起跑线。“酒香还怕巷子深”的时代,正在终结。

标签: 高铁 旅行 时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