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竟是心梗预警!年轻人千万别大意
发布时间:2025-01-24 13:48 浏览量:16
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里,刘先生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整日忙碌地旋转着。他今年 42 岁,正值人生黄金期,事业有成,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自媒体公司。平常的他热爱健身,那匀称的身材和结实的肌肉,彰显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一周前的一个清晨,刘先生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司,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可刚坐下没多久,他就感觉自己的左肩隐隐作痛,那种钝痛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不时地揪着他。刘先生心想,可能是最近健身时用力过猛,导致肩周炎犯了。毕竟,这种小毛病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上太常见了。于是,他趁着午休时间,去了附近的小诊所,想着让医生帮忙按摩一下,舒缓舒缓肩颈的疼痛。
躺在按摩床上,刘先生闭上眼睛,满心期待着疼痛能快点消失。可按摩结束后,他却失望地发现,左肩的疼痛并没有得到丝毫缓解,那恼人的钝痛依旧如影随形。不过,刘先生并没有太在意,他觉得可能是按摩效果还没显现出来,过几天自然就好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刘先生需要经常出差。这次,他又接到了一个重要的商务洽谈,地点在另一个城市。尽管左肩还在疼痛,但为了公司的业务,他还是毅然踏上了旅程。在出差的日子里,刘先生一边忍受着肩膀的疼痛,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想着,等这次出差回来,一定要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那天,刘先生和客户在生意桌上聊得正起兴,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正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公司的优势和项目的亮点。突然,他的身体猛地一僵,紧接着口吐白沫,直直地倒在了地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同事们手忙脚乱地拨打了急救电话,迅速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
在医院的急救室里,医生们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各种仪器发出的滴滴声,仿佛是生命与死神赛跑的倒计时。然而,尽管医生们拼尽全力,刘先生还是没能挺过来,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医生沉痛地解释,刘先生的猝死与急性心梗有关,而此前他一直以为是肩周炎的左肩痛症状,其实正是不典型的心梗预警信号。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刘先生的家人瞬间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他的妻子泣不成声,年幼的孩子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角,眼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刘先生的父母更是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的残酷。
在生活中,像头痛、肩痛、腰痛这些小毛病,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很多人都觉得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常常选择置之不理。可谁能想到,有时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有可能是大病的征兆。就像刘先生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 “专利”
心梗,医学上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缺血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冠状动脉突然被血栓无情地堵塞,导致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入心肌,心肌就像干涸的土地,得不到滋养,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它属于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是引起猝死的主要 “元凶” 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极高的特点。
曾经,心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 “老年病”,可近年来,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患心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这一严峻的现实:从 2007 年到 2009 年,我国 25 岁以上人群心梗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 35—44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心梗发病率的上升幅度更是高达 31.8%。
欧洲心脏病学会下属的《心血管研究》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人(45 岁以下)发生心梗的危险因素与老年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年轻人患上心梗,除了遗传因素和部分慢性疾病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不良生活习惯紧密相关。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对香烟和美酒情有独钟,吸烟、饮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他们又常常缺乏运动,每天不是坐在办公桌前,就是窝在沙发里玩手机,身体得不到足够的锻炼。
而老年人得心梗,更多是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过往心梗病史等慢性疾病有关。当然,像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已经不是主要原因了。
在这里,一定要提醒广大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年轻就有挥霍健康的资本。实际上,年轻人一旦心梗发作,情况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险。因为很多年轻人此前没有心脏病病史,发作前也没有典型的症状,发病十分突然,病情进展又极快,这就导致救治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警惕!心梗的不典型症状
当提到心梗发作时,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胸痛伴大汗的典型症状。的确,患者的心前区或胸骨后会突然袭来一阵剧痛,这种痛感仿佛被一块巨石死死压住,让人喘不过气。而且,这种疼痛持续时间往往在 15 分钟以上,甚至长达数个小时都不见好转。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临床上有 30% 的患者突发心梗时,症状并不典型。就像刘先生,他的症状只是左肩疼痛,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误以为是肩周炎。那为什么左肩痛会是心梗的信号呢?这是因为心脏的位置靠近左侧,当心梗发生时,心脏供血严重不足,受此影响,患者不仅可能会有胸痛症状,还会出现放射性的左肩痛。
实际上,疼痛除了可能放射到左肩部位,还可能会 “跑” 到左侧后背、左侧手臂、左侧上下肢、左侧颈部、左侧牙齿及左侧头部等部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项丽指出,除了肩痛,以下这些部位发生疼痛时,也一定要警惕是心梗发作的信号。
上腹部疼痛: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同时还伴有气喘、四肢发冷,以及脉搏跳动过快或过慢等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很有可能是急性心梗在作祟。
牙痛:少数人群在心梗发作前,可能会出现牙痛、下颌痛等症状。不过,这些疼痛大多会伴随着冷汗、胸痛、濒死感等症状,与普通的牙痛有着明显的区别。
胸骨后疼痛:心梗发作时,心脏的供血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有些患者会感觉到胸骨后疼痛,或是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那种感觉就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攥住心脏。
嗓子痛:如果排除了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却出现不明原因的嗓子痛,同时还伴有胸闷、憋气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心梗在发出危险信号。
此外,还有可能伴随头痛、肢体瘫痪等症状。对于那些不明原因的肢体瘫痪、头晕头痛、抽搐等,也一定要注意排查心梗的可能性。
心梗来临前,三次 “自救” 机会别错过
据统计,2010 年我国心梗患者数量达到了 800 万,而且预计到 2030 年,这个数字将飙升到 2300 万人。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很多人因为救治不及时而致残、致死,实在令人痛心。所以,在心梗来临前,我们一定要学会 “自救”,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审视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的高脂肪、高盐饮食,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那些油炸食品、腌制食物,虽然口感诱人,但却会让血脂、血压不断升高。还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就像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再加上不爱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变得缓慢,脂肪堆积,血管逐渐变得狭窄、堵塞。
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尽早戒烟戒酒,让清新的空气重新充满我们的肺部,让肝脏不再承受过多的负担。同时,保证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和腌制食品。定期运动也必不可少,哪怕每天只是抽出半小时散散步、跑跑步,或者去健身房挥洒汗水,都能让身体更加强壮,降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次机会:严格控制 “三高” 等基础疾病
血脂、血压、血糖等基础身体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像是拉响了心梗的第二次警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 “三高” 看似常见,实则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会让血管壁承受过大的压力,长期下来,血管壁就会受损;高血脂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形成血栓;高血糖则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加速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斑块的破裂。这些都可能会诱发心梗。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 “三高” 问题,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严格控制这些指标,让身体恢复健康平衡。
第三次机会:敏锐捕捉发作前症状,及时求救
如果前两次机会不幸错过了,那这第三次机会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当出现心绞痛、牙痛、后背痛、上腹痛、胸闷憋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些都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了。这时候,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或者立即拨打 120 急诊求救,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