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援队抵缅甸席地而睡:黄金72小时的“急行军”
发布时间:2025-03-30 18:18 浏览量:11
3月29日凌晨,缅甸仰光机场大厅内,一群身穿橘红色救援服的中国队员席地而眠,此起彼伏的鼾声与余震警报交织——这是中国救援队奔赴缅甸7.9级地震灾区的第一夜。他们用疲惫的睡姿,诠释了何为“与死神赛跑”的急迫。
**“席地而睡”背后的争分夺秒**
地震发生于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山崩地裂,超1600人遇难、3400余人受伤,灾情每小时都在恶化。中国救援队82人星夜兼程,从北京飞抵仰光后,未入住酒店,而是挤上大巴车连夜赶路。因曼德勒机场瘫痪,他们带着超25公斤装备,在颠簸中蜷缩休整,只为抢在“黄金72小时”内抵达震中。
**硬核实力与人性温度并存**
这支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搜救队,携带20余吨设备: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应急药品……但比装备更“重”的是责任。队长赵明说:“抵达灾区后,勘查、搜救、建营地同步推进。”与此同时,中国宣布提供1亿元紧急援助,300顶帐篷、2000床棉被等物资已通过红十字会送达。
**国际救援中的“中国速度”**
云南医疗队成为首支抵缅的外国救援力量,深圳、香港队伍紧随其后。而中国主力救援队从出发到投入灾区仅用24小时,甚至全员提前接种霍乱疫苗以防不测。这种高效,源自汶川、玉树等灾难中淬炼的经验,更源自“生命至上”的信念。
**网友热议:睡姿狼狈,但背影伟岸**
“他们躺在地上,却站成了山的模样!”——这条高赞评论道出无数人的心声。争议也随之而来:为何不安排更好休息?答案或许藏在一名队员的话里:“多省一小时,就能多挖一块砖、多救一个人。”
**结语:**
天灾无情,但跨越国界的橘红色身影,用“席地而睡”的狼狈与专业救援的硬核,写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鲜活的注脚。此刻,我们是否该思考:国际救援中,速度与人性如何平衡?这样的“急行军”,是否也值得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