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补冬如何做?中医师教你轻松食补,改善秋冬常见疾病
发布时间:2024-10-28 14:28 浏览量:12
霜降过后,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天气逐渐转凉、降霜。古话有云:“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中医师建议,在霜降后和入冬前,抓住这一“入阴封藏”的黄金时段,顺势修复旧疾,调养身体。秋季气候干燥而渐冷,既有秋燥,又即将步入冬寒,这一阶段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甚至产生秋季的惆怅感。
在霜降时节清晨,空气中的水气因遇冷凝结成露珠,象征自然界阴气渐重,阳气渐弱。按照五行理论,秋属金,代表颜色为白色,因此秋季的“白露”节气由此得名。中医师指出,霜降之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常见口唇干裂、鼻腔干燥、皮肤瘙痒、便秘等干燥症状。
霜降节气的三类易发疾病与养护建议
1. 呼吸道疾病患者
秋季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对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尤其考验。中医师提醒,气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患者,或平素心肺功能较弱的人更易感到不适。日常可通过温热毛巾敷鼻腔,缓解秋燥对鼻腔的刺激,防止呼吸道旧疾复发。若出现干咳等症状,可根据体质选择紫苑、杏仁等宣肺中药来缓解。
2. 关节旧伤患者
霜降后的低温对关节旧伤的影响逐渐显现。高龄群体如有退化性关节炎,或晨起关节僵硬者,可在日夜交替时段以温水泡浴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酸痛。肩颈酸痛、膝盖脚踝酸痛的患者可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帮助改善末梢循环,缩短疼痛恢复期。
3. 虚寒体质患者
体质虚寒者在霜降时节要特别保养,人体三大部位——肚脐、后背、头部——尤其需防寒。肚脐属神阙穴,寒气入侵易致腹泻、腹痛;后背为阳脉督脉所主,若遭风寒侵袭,易致全身能量失调;头部受凉则易引发头痛,秋冬季气温变冷,热敷这些部位有助于保暖。
缓解秋燥的3种养生茶饮推荐
1. 桑叶菊花茶
材料:桑叶10克、菊花10克
作法:将桑叶和菊花放入杯中,倒入500毫升热水冲泡,可加适量蜂蜜。
效用:缓解口干舌燥,润肺效果显著,适合燥热气候饮用。
2. 冰糖枸杞炖雪梨
材料:梨子1颗、冰糖1.5匙、枸杞10克、红枣3-4颗
作法:所有材料与1000毫升清水放入锅中,炖至梨肉半透明即可食用。
效用:滋阴润肺,适合全家人饮用,特别对儿童生津润喉效果良好。
3. 润饮茶
材料:西洋参12克、天门冬12克、红枣12克
作法:所有材料用500毫升热水反复冲泡即可。
效用:缓解秋燥与温差带来的压力,适合呼吸道、关节旧疾、虚寒体质者,青少年转骨期饮用也很益补。
日常食补推荐
1. 黑芝麻糊:润肠通便,补肾益气,有助缓解秋冬干燥。
2. 莲藕排骨汤: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适合霜降季节滋补。
3. 枸杞山药炖鸡:益气补肾,调理肠胃,改善体力虚弱。
4. 银耳百合汤:滋阴润肺,改善皮肤干燥症状。
霜降节气的居家保养小贴士
保暖防寒:秋冬季早晚温差明显,适时增添衣物可防止寒气侵体。
保持湿润:加湿器使用能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秋季干燥症状。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如瑜伽、太极,增强免疫力。
总结
霜降作为秋冬之交的过渡节点,顺应自然节律,抓住这一黄金调养时机,可以有效调节身心。通过合理的食补和日常养护,帮助身体顺利适应季节变化,为冬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