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急救日 | 让AED“救”在身边 公益诉讼检察守护“黄金四分钟”

发布时间:2025-01-23 09:03  浏览量:17

心源性猝死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因此猝死。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公共场所危急时刻下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心脏重新恢复正常节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现实中许多大型商超、电影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存在部分AED位置隐蔽、未设置明显导向标识等问题,且很多人不会用也不敢用AED。

AED配置和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重点关注的领域。2024年11月,房山区检察院开展公共场所和单位AED设施配置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通过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深入辖区乡镇(街道)调查,发现辖区部分AED存在配置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广泛凝聚共识,房山区检察院邀请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家单位开展座谈,并向相关部门制发《磋商函》,商定对重点公共场所依法规范配置AED设备,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培训,提高群众急救知识水平和应急自救能力。

会后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整改工作,对辖区重点公共场所开展实地查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红十字会还于近日共同举办了“房山区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集中培训会”,辖区大型商超、电影院、体育中心等重点场所的负责人及安全员参加现场培训。

培训会上,区红十字会资深讲师围绕心脏骤停后的身体表现、急救程序、施救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利用人体模型实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急救操作的具体步骤。实操环节,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训人员借助模具依次进行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使用等急救步骤,并最终通过了实操检验。参训学员表示:“培训内容干货满满,让我真正掌握了急救要领,现在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我相信自己有施救的勇气和能力”。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监督,确保AED设备存在的隐患整改到位,为守护社会公众生命和健康安全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