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小将赛场意外猝死,“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4-07-03 21:16 浏览量:10
6月30日晚,在印尼举行的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17岁的中国队男单选手张志杰在比赛中突发意外晕倒,送医后于当地时间23时20分不幸去世,令人十分痛惜,引发了全网关注。目前,当地医院方面尚未明确张志杰去世的病因。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过程中发生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当身边有人倒地猝死时应如何科学施救?应如何避免运动猝死?……针对网友们关心的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教授刘健给出了答案。
年轻人运动猝死或存在心肌病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可预期的突然死亡,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据统计,中国每年会发生54.4万例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说,每一分钟都有人因此突然停止心跳。但在我国,院外发生猝死的成功救治比例很低。
刘健表示,在临床上,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疾病,约占61%~65%;其他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约占10%;原发性心律失常或遗传性心律失常约占5%~10%,还有少数患者是由于短暂、可逆的因素所导致,比如药物、毒品、电解质紊乱、极限运动等。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猝死的真凶不尽相同。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运动相关的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而年长者则以冠状动脉疾病最为常见。
针对运动过程中突发猝死,刘健表示,很可能患者本人既往有心脏疾病基础,但没有被发现,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心肌病或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是年轻人包括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出汗多,电解质紊乱,确实容易导致室颤的发生,但一个正常人即便出再多汗,也很难诱发出真正的恶性心律失常。只要心脏功能正常、没有危险因素存在,没有心肌病家族史,发生猝死的可能性不高。”
“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心脏骤停前期会有哪些症状?对此,刘健表示,在猝死发生前,有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的人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警”现象,尤其是心源性猝死患者。一项回顾性调查指出,80%和34%的患者分别在心源性猝死发生前一小时和24小时内出现过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胸痛,占46%,如果出现压迫感、憋闷感、窒息感,需引起高度重视;呼吸困难,比如喘不上气,这类症状排第二位,占18%,女性比男性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更常见。因此,如果出现心脏病相关症状,尤其是新发或不稳定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断和评估。
刘健表示,预防猝死首先要治疗基础疾病,其次是避免诱因。对于猝死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降低恶性事件风险。同时,发生心脏骤停之后,“黄金四分钟”很关键。“由于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4分钟之后,人体脑部细胞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时间一旦超过4分钟,很多人即便救了回来,其神经系统的恢复也会很困难。如果超过8分钟、10分钟,脑细胞死亡比例会很高。”刘健说。
“当心脏停止跳动,全身组织和器官缺乏供血,会直接影响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最开始的4分钟有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事关患者生命。”刘健表示,急救车通常无法在4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这时就要靠患者周围的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为其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发现患者尽快拨打120并寻找AED
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忽然晕厥、倒地抽搐怎么办?刘健表示,第一时间施救非常关键,“首先应立刻拨打120,尽快让专业的救护人员到现场。同时,立刻上前查看患者有无意识,有无呼吸和心跳。可触摸脖颈动脉位置查看有无脉搏跳动,查看患者胸廓有无起伏,或用手放在鼻孔处查看有无鼻息。一旦发现患者失去意识、没有了呼吸心跳,或者呼吸心跳很微弱,应马上做心肺复苏,进行胸外按压。”
“发生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此时第一要务是除颤。”刘健提醒,如果有条件,应尽快找来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就是AED。有些人担心AED操作复杂,对此,刘健表示,AED其实是个“傻瓜机”,开机之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同时,使用AED的过程中要配合开展胸外按压。
“需注意的是,施救时一定要让自己和被救治者身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要让患者平躺在坚实的平面上,如果是软床,按压效果会大打折扣。按压过程要一直持续,不能中断,中断就意味着心脏会缺乏供血。当看到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或者AED提示可以停止按压,即可停止。但现实中绝大部分情况下要一直按压,等到120抵达后再交给专业团队。”刘健说。
有人担心胸外按压会按断患者肋骨,对此刘健表示,即便是专业人员按断肋骨的情况也很常见,“因肋骨断裂而导致心脏或肺部的损伤几率不高,无需多虑。现实中,更需要担心的是按压幅度不够,按压深度必须是让胸廓下降5-6厘米,按压不到位等于没按。”
提醒
运动有“正确姿势”要适量也要讲科学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十分普及,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羽毛球爱好者。眼下,已经有一些热爱羽毛球运动的人士开始担忧,意外会不会也降临在自己身上?对此,刘健表示,运动要讲究适量、讲究科学,只有“姿势正确”才能避免意外发生。
在刘健看来,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只要开展运动都应提前做好热身。同时,夏天开展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选择清晨和傍晚的时间,千万别在中午出去,且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运动结束之后也不能一下子就停下来,可以适当拉伸,稍微活动一下,让身体有一个缓和的过程。
运动强度方面,刘健表示要因人而异。“有一个大概的原则,就是观察最大心率,用220减去年龄。比如一个40岁的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是180次/分,超过这个数值就要注意。目前我们比较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以40岁人群为例,中等强度运动即达到最大心率的60%到85%,此时心跳在每分钟108到153次左右。”刘健提醒,当超过了最高心率的90%时,会导致心慌、心悸等情况发生,更容易出现危险,要尽量避免。
夏天运动出汗量大,不少人习惯运动后猛喝冷饮来解渴。刘健表示,运动后短时间内喝下200毫升至1500毫升水即属于大量饮水,如果喝的是冷饮,还会导致血管收缩,令心脏供血出现问题,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脑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因此运动结束之后要小口喝水,大约200毫升左右即可。同时,夏天出汗量大,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等。
运动之后洗澡也是很多人的习惯。刘健表示,运动过程中血液都在肌肉里,此时供应心脏、大脑的血液本身就不足,一旦停止运动后马上洗澡,会使毛孔扩张,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心脏、脑部的血供就更加不够了,很容易诱发心绞痛、脑缺血发作。洗凉水澡更不可取,血管突然遇冷收缩,也容易导致心梗、脑梗。建议运动完休息半小时之后再去洗澡,且最好用温水洗澡。
延伸
本市在7类公共场所布局5089台AED
AED是心源性猝死急救时非常关键的帮手,被称为“救命神器”,徒手心肺复苏加上AED的帮助,可在“黄金4分钟”内大幅提升抢救成功率。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发生心脏骤停一分钟内对患者实施AED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到90%。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因此,在短时间内给患者提供救命的电击非常关键。
近年来,北京市正持续推动AED的布局。2023年11月,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急救中心等部门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电子地图,5089台AED分布在全市角角落落,覆盖了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类共3116个点位。电子地图已经正式上线,并通过北京120微信小程序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及时获取北京市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位置,并提供导引。
该电子地图还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如果我们的调度人员在受理现场及危重症需要AED辅助的情况时,我们会通过AED电子地图来定位AED的具体位置,并且为呼救者发送含有AED位置的具体信息,这样对于呼救者来说,大大缩减了他寻找AED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郝丽丽说。
具体如何使用?市民可通过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点击“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根据提示开放使用者位置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附近的AED,并按照距离由近及远排序。点击“到这去”功能,可链接电子地图启动导航,指引使用者找到AED。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普通公众经过急救培训可以掌握AED的使用方法;没有经过培训的呼叫者在120调度人员或AED语音提示指导下也可操作使用AED,因此公众使用AED不存在法律障碍。
转自:北京发布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