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又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5-03-19 14:24  浏览量:10

就在昨日(3月18日)

国际金价再创收盘历史新高

纽商所交投最活跃的4月黄金期货价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1.15%,报3040.80美元/盎司。18日,黄金股纷纷大涨,黄金ETF表现强势。与此同时,国内沪金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也突破700元/克,刷新历史纪录。

图片由AI生成

国内黄金市场反应迅速,品牌足金饰品价格一度涨至每克910元。而在深圳水贝市场,足金饰品金价也达到每克706元左右。

货币属性与避险属性共振

“金价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并不意外,但来得比预想的还是要快。”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加上全球货币政策较宽松的环境,在年初金价持续上涨后,对于市场而言,向上突破3000美元大关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走出拉长的“N”型走势。业内分析认为,国际金价近期之所以重拾升势,一方面是美国经济数据走软以及通胀数据降温推升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同时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双双回落,进一步推高了黄金的估值。另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政策叠加美债信用风险短期难以化解,也使黄金的避险属性愈发凸显。

黄金价格变动较大

吸引大家关注

近期也出现“买金热”

“淘金”虽好

但要警惕各种套路

选购黄金珠宝的“避坑密码”

赶紧学起来

黄金种类要分清

下单消费要谨慎

市面上,常见的金饰有足金、3D硬金/5G黄金、古法黄金、K金、金包银等。

足金

是指含金量≥990‰的黄金饰品,饰品上的印记通常为“足金”“G990”等。

3D硬金/5G黄金

是一种新工艺黄金,其硬度高、造型立体,但工费高,常以“一口价”的形式按件销售,消费时需注意算清每克的实际价格。

古法黄金

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工费高昂,购买时需警惕用电镀做旧仿古法的“伪古法”工艺。

K金

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常见的有含金量为750‰的18K金和含金量为585‰的14K金等,标识分别为“18K”“14K”等。K金硬度高、款式多,但其回收价值通常低于足金。

金包银

是指以纯银为基底,采用电铸工艺在表面沉积一层较厚的足金(厚度通常在5-30微米)的饰品。购买时需跟商家确认材质,并仔细查看详细产品说明,注意标识及证书上标明的材质,如“镀金银”“L-Au”“P-Au”等。

消费提示要牢记

警惕材质、纯度陷阱

消费者选购时,要警惕部分商家用“万足金”“五九黄金”等非国标术语营销,要认清珠宝饰品的材质,分清足金、K金、金包银等各类饰品,并与商家确认材质、索要检测证书等。若遇到价格异常低廉的“黄金”饰品,需提高警惕、谨防假冒。

警惕定价、工艺套路

“一口价黄金”指的是按件计价且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的黄金饰品。这类黄金饰品虽款式精致,但工费高。消费者需明确自身需求,保持理性,购买时可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克重及工费,并充分了解克重、工费、品牌溢价等信息,保留销售发票、小票、合同等书面证据,充分保障自身的知情权和后续的消费维权。

警惕“以旧换新”套路

“以旧换新”时,消费者需警惕三大套路:一是虚高折旧费,即商家要求补的差价远超新首饰价值;二是换购K金或低纯度黄金等非足金产品导致克重价值缩水;三是维修时偷减克重或以“补差价”等名义变相收费。对此,建议消费者换购前做好称重记录,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换购规则。维修应选择有监控记录的正规门店,并保留维修凭证。

“三要两不买”

冲动消费不可取

要检查

消费者购买时,须仔细检查饰品外观,确保做工精细,无明显瑕疵。合格的珠宝饰品应表面光滑,无划痕凹陷,焊接处牢固,无开焊、虚焊,有镶嵌宝石的首饰,镶嵌宝石应牢固,无松动、脱落等。

要凭证

消费者应向商家索要发票、质保单、鉴定证书等注明材质、重量、价格等内容的消费凭证。必要时可索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要理性

消费者切勿轻信“保值升值”“限量抢购”等营销话术,保持理性,按需购买。不买无标金,不买口头承诺“保值金”。

以上消费指南

大家都get到了吗?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

如遇消费纠纷

可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

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投诉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